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希求自身的離苦得樂,不是煩惱障,是所知障; 阿羅漢已斷我執,已斷煩惱障,未斷愛我執,未斷所知障; 所知障障礙佛果,斷除所知障要發菩提心,菩提心與愛我執相違


希求自身的離苦得樂,不是煩惱障,是所知障; 阿羅漢已斷我執,已斷煩惱障,斷愛我執,未斷所知障; 所知障障礙佛果,斷除所知障要發菩提心,菩提心與愛我執相違

2018.4.5



作者tangchin (tangchin)

看板Buddhism

標題[討論] 煩惱-我們最好的朋友?

時間Mon Apr 2 13:25:51 2018



不論你是否是佛教徒,我們天生就有一種希求遠離痛苦,希求獲得安樂的想法。

我們檢視 這樣的想法並沒有任何的問題,因為我們有想法、有感受,因為我們會感知到種種的情境 ,而這些情境有些是我們不想要的,對於這些不想要情境我們會生起排斥感,進而希望遠 離這樣的情境。如果是一種悅意的情境,我們會希望擁有,並且希望一直持續下去。 並不是說我們不要任何的物質受用,我們是需要飲食長養、需要衣物保暖、需要遮風避雨 的處所,這些受用可以減緩我們身體痛苦的感受。

那麼,除了這些就夠了嗎?很顯然並不是,我們可以在很多物質豐厚的人身上 看見痛苦,也就是在物質滿足帶來身體上安適的感受並不足夠,我們仍然會處於痛苦之中,這些帶來心靈痛苦的想法,佛教稱為煩惱。

佛弟子特別特別重視煩惱,因為不僅煩惱生起時當下是苦,他會引生身語惡業,生起煩惱的同時,接著就會有造成將來苦果的身語惡業,

同時煩惱本身具有增長性,也就是當煩惱滅後,它就進入隨眠狀態,如果沒有刻意對治,它就等待下次引發。

那麼,如果我們知道煩惱的過患,我們就必須對治煩惱,如果我們要對治煩惱,我們就必須瞭解煩惱的行相,瞭解煩惱如何在心續運作,瞭解煩惱並不是我們值得信賴的心,

內心深處將煩惱當成敵人一樣看待,瞭解生生世世使我們受苦的,不是他人,是煩惱這個仇敵

不過麻煩的是,一直以來我們是把煩惱當親友一樣看待,認為煩惱以瞋心幫我抵擋外敵,

有一個例子是這樣說的:面對道路上的崎嶇不平,不是把那些障礙的石頭除去,我們也不可能除去所有的石頭,但你可以簡單穿上鞋子,讓自己不受傷修習安忍。

而安忍這個佛弟子希求的功德,他如同隨喜一般,並不用特別去作些什麼,不是嗎?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89.10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22646753.A.F76.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04/02 17:44

soulism: 忍是很好,但最好是用般若觀煩惱的因緣,怎麼生起,怎麼令我產生痛苦,這些苦是怎麼產生,我要怎麼面對它,接受苦,苦只一種感覺,是無常的,沒有自性,最終是空的. 04/02 18:13

soulism: 雖然是空,但還是會苦.只是苦受.最終要練習到身受而心不受 04/02 18:19

claudeee: 煩惱即菩提 04/02 18:35



ycc124: T大,請教希求自己離苦得樂 不是煩惱嗎?感恩 04/02 19:07

tangchin: 希求自身的離苦得樂,不是煩惱障,是所知障,阿羅漢成就自身的離苦得樂,斷除了煩惱障,但無法斷除煩惱留下的習氣,煩惱留下的習氣是所知障,所知障成佛時斷 04/02 19:59

ycc124: 可否再請教T大,煩惱障是否又稱我執?所知障是否又稱法執? : 如果是,為什麼我執斷了,還會希求自身離苦得樂?感恩 04/03 10:41

tangchin: 最深細的見地 認為補特伽羅我執與法我執都是煩惱障,人法二執僅是所緣不同,並無粗細。阿羅漢已斷我執,已斷煩惱障,未斷愛我執,未斷所知障,不同宗義在煩惱障所知障的認知並不相同。 04/03 12:03

cool810: 「無我」有二種分類:補特伽羅無我、法無我。(百法明門論:「言無我者,略有二種,一補特伽羅無我,二法無我。

「無我」有二種分類,相對的,「我執」有二種分類:補特伽羅我執、法我執。(人我執一詞不夠精確,要用補特伽羅我執;同樣的,人無我一詞不夠精確,要用補特伽羅無我。) 04/03 12:07

cool810: (「補特伽羅我執」的相違品是「補特伽羅無我」,透過修習補特伽羅無我斷除補特伽羅我執;「法我執」的相違品是「法無我」,透過修習法無我斷除法我執。 04/03 12:27

cool810: tang大說二種無我的內涵、二種我執的內涵、煩惱障與所知障的內涵,不同宗義的認知並不相同。) 04/03 12:29



cool810: 小乘宗義沒有談到所知障,小乘宗義主要斷除煩惱障得解脫 04/03 15:10

cool810: 煩惱障分遍計我執的煩惱障與俱生我執的煩惱障,

遍計我執的煩惱障一般在漢傳佛教稱為見惑,

俱生我執的煩惱障一般在漢傳佛教 稱為思惑,

也就是小乘宗義斷除見思二惑得解脫



 大乘宗義的佛果位,除了斷除煩惱障的見思二惑,進一步斷除所知障,所知障一般在漢傳佛教稱為塵沙惑,如華嚴經載 八地菩薩已斷盡了煩惱障的見思二惑,進一步於八地至十地 04/03 15:16

cool810: 斷除所知障的塵沙惑,最後斷盡所知障的塵沙惑 而圓滿佛果 04/03 15:17



cool810: 大乘宗義說的所知障,意謂障礙通達一切所知品,斷除障礙通達一切所知品的所知障,故佛果稱為一切遍知(遍智) 04/03 15:22

cool810: 所知障障礙佛果,斷除所知障要發菩提心,菩提心與愛我執相違。) 04/03 15:43

cool810: 延伸閱讀: #1Q5FseCu [地道] 《地道建立》 (20) 見所斷-↑文中提到:煩惱障與所知障的差別在什麼地方呢?煩惱障 主要是障礙解脫,所知障主要是障礙成佛,所知障並不會障礙解脫。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十地滿心,....入金剛定斷除一切微細所知諸煩惱障,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4/03 15:56

cool810: 《大般若經》:「以一剎那金剛喻定相應妙慧,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 麁重[ ]習氣相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名如來、應、正等覺。....菩提心無間入金剛喻定,得一切相智」 04/03 16:00

cool810: 《成唯識論》:「俱生所知種子(所知障之隨眠),於十地中 漸次斷滅,直至等覺位中金剛喻定現在前時,一剎那中方永斷盡。」 04/03 16:03

cool810: 《金光明最勝王經》:「諸佛如來究竟斷盡諸煩惱障、所知障故,名為涅槃。」) 04/03 16:04

ycc124: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 。依二種障。而現深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 者事障續諸生死。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 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捨貪欲 先除事障。未斷理障 但能悟入聲 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 : 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 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

《圓覺經》 經云:理障礙正知見。事障續諸生死。理障應就是所知障?事障是煩惱障?



那請教「愛我執」 障屬於二障哪一障?

或「愛我執」在漢傳叫什麼?感恩。 04/03 18:56



tangchin: 愛我執是我執斷除後餘留習氣,所以就最細分的愛我執而言 應仍屬所知障,

宗喀巴大師認為八地菩薩以下仍餘留愛我執,惟似乎沒有看到典籍對於這部分詳載 04/04 05:42



ycc124: 請教t大是哪部論有寫嗎?不然你們怎知?感恩 04/04 16:44

tangchin: 印度留下傳說由文殊菩薩所教授修菩提心方式,由愛我執與愛他心相換,詳載於入菩薩行論 04/04 21:12

推文自動更新已關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