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請出家人不要搶做在家人的事,遙呼淨耀法師; 出家人「募款做公益」是否符合「佛陀戒律」以及「佈施的精神」-研讀釋見法的論述,重新思考『千僧托缽』活動 可能讓一般社會大眾 對佈施產生錯誤的見解,甚至為有心人士所利用,並祈求未來不再有類似的活動,致使清淨的佛法沾染塵俗而衰微!


請出家人不要搶做在家人的事,遙呼淨耀法師; 出家人「募款做公益」是否符合「佛陀戒律」以及「佈施的精神」-研讀釋見法的論述,重新思考『千僧托缽』活動 可能讓一般社會大眾 對佈施產生錯誤的見解,甚至為有心人士所利用,並祈求未來不再有類似的活動,致使清淨的佛法沾染塵俗而衰微!

2018.5.4 


201854 星期五


在摘金版上看到這則留言~他們是幫新北市社會福利局募款的唷!此活動所有募來的錢是給新北社會福利局,可能大家要搞清楚一下比較好!
因此引發我想要探討出家人「募款做公益」是否符合「佛陀戒律」以及「佈施的精神」這個主題。
我不認識淨耀法師,但聽聞法師棄惡向善之過往,至為欽佩,然末法時期,對於佛法的推動,出家眾更應以戒慎恐懼的心態引導在家人。因此,在此呼籲大眾研讀釋見法的論述,重新思考『千僧托缽』活動可能讓一般社會大眾對佈施產生錯誤的見解,甚至為有心人士所利用,並祈求未來不再有類似的活動,致使清淨的佛法沾染塵俗而衰微!!!
~~~~~~~~~~~~~~~~~~~~~

節錄
從出家菩薩之生活方式談其財布施
──以《十住毘婆沙論》及《大智度論》為主──

釋見法 福嚴佛學院初級部


一、 前言 

布施本是一種善法的行持。......對於這樣的善法,身為出家眾應不應該行持呢?佛法中的布施,有財、 法二種布施。財布施中也分作內財與外財。內財為自己的肉身,外財為一切身外之財物資具等。這是一般佛教所共知的。出家眾又該修習何種布施呢?.....出家眾應如何行布施才算是清淨的布施?如何行布施才不會抵觸到戒律?相信這些問題,對每位出家眾來說是關切與重要的。......

二、....諸菩薩有二種:若出家、若在家。在家菩薩總說在優婆塞、優婆夷中。出家菩薩,總在比丘、比丘尼中。.....出家菩薩之布施行持,必然與其生活方式息息相關。譬如有足夠的資財才能行財施,自身有法才能行法施等。

四、 出家菩薩的財施

() 出家菩薩財施之困境

出家菩薩應如何行財布施呢?《大智度論》中云:(省略)

出家菩薩為了財布施的實踐,竟然寧作在家菩薩,這是約阿鞞跋致出家菩薩而說的。對於阿鞞跋致菩薩的布施,自有其要求,如經云:阿鞞跋致菩薩應修三種布施。何等為三?王位布施、妻子布施、頭目 布施。如是三種,名為大施、名極妙施。得無生忍諸菩薩等,應修如是三種布施。

以上是阿鞞跋致菩薩布施的境地。看其布施的內容,也實唯有在家的身份才能做到。然而,對一般凡夫出家菩薩來說,難道就不能行財布施?經論中多處提到出家菩薩不應行財施,而行法布施;財施似乎是在家菩薩的專利

如《十住毘婆沙論》云:(省略)


《十住毘婆沙論》開宗明義的已表明出家菩薩不適於行財施,其原因為:妨行遠離、阿練若處、空閑林澤,妨修行,諸根難攝,發起三毒。出家菩薩由此而捨戒還俗,或違犯戒律,多起重罪。如此一來,龍樹菩薩在此論中的立場是顯明易了的。但是,筆者又可從《大智度論》中,看到龍樹菩薩並非反對出家菩薩行布施的線索。


() 財施的方式

1. 隨所有物而施

《大智度論》亦認為「出家菩薩守護戒故不畜財物」,並且,「出家者,愛佛情重,常以法施。若佛在世、若不在世,善住持戒,不求名利,等心一切眾生,而為說法。

這說明了出家菩薩應過著寂寥淡薄,以法為施的生活。

然而,在《大智度論》中似乎可略探出對於財施的端倪,如論中云: 聞佛不讚多財布施,但美心清淨施,以是故,隨所有物而施。少施 得果報多。

出家菩薩若是要行財施的,還是可以隨所有物而施。在原始佛教時代, 出家比丘及比丘尼也曾重視財施的行持。據學者的研究,比丘及比丘尼「隨所有物」而行財施也被視為修行的一部份。「隨所有物而施」也許就是出家菩薩財施的方式。因此,出家菩薩行財施是不足為奇的。如經中云:(省略)

以所乞得之食,施於眾生及所需要者,不就是外財施了嗎?又,出家菩薩雖少有外財,但還是可以以內財,以「自身命,供養三寶;頭目、髓腦施來求者」的。雖然如此,經中還是強調出家菩薩應行的是法布施,法布施才 「名為真實波羅蜜。」 

除此之外,有如聲聞律中所記載的,出家眾可把受施時所得來之物,布施於和尚阿闍黎,出家菩薩亦可如此行持,律典中稱此為大施。如律中云:(省略)

2. 以身體行阿蘭若法為財施圓滿財布施又可分為內財、外財。出家菩薩雖不能像在家般畜財而布施。但出家菩薩,尤其是住阿蘭若的出家菩薩,卻可進行內財布施,如《大智度論》云:(省略)

如此一來,住阿練若的出家菩薩,實際上也能行財施。在阿練若時,不但不擔心眾生來傷害其身體,甚至還做好心裡準備,隨時隨地可將此色身施捨於眾生。這樣的精神,豈是一般的人所能生起。除此之外,住阿練若的出家菩薩捨身於荒野,不顧身命的安危,一心修習佛道;這樣的布施,那裡是一般財物布施所能匹比的。一切財施不如身命布施,故出家菩薩由此而得圓滿布施波羅蜜:

3. 以觀想來行財施 又,住阿練若的出家菩薩,亦可通過觀想而實踐供養三寶來成就布施的 行持,如《寶積經》云:(省略)

至此為止,各經論所談的出家菩薩之財施大體可歸類為以下幾點: 

[http://dalai2016.blogspot.tw/]














從上表所顯示的各種
財施中,可以得知出家菩薩的財施都是以少物,或隨所有物而施。出家菩薩更不惜自己的身體,為三寶服務,乃至捨身命予所需者。至於全心全意住阿蘭若修行的出家菩薩,他們為法捐軀的精神,經論中也視為布施的一種。並且,布施者若無實物作為財施,還是可以通過觀想布施的,心意殊勝故。


...出家菩薩行布施的動機,以大悲心為度一切眾生;行布施時亦不著受者、施者及所施物;布施後又不著其功德而迴向佛果;面對布施所得的福德,出家菩薩亦了知它的空性;這都是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的。如此一來,其福德自然就很大了。


論及出家菩薩的布施動機,《大智度論》似乎是站在破執的一方來談的。而《十住毘婆沙論》卻呈現出較具體的功德面貌。也許,行者在兩個角度的參考下能更了解龍樹菩薩如何闡述出家菩薩布施的動機。 

....布施之功德,在諸法依緣生的立場來說,它是的確能斷慳、貪,得種種善法乃至智慧。若行者執著此功德為實在的話,它卻又與般若波羅蜜相違了

ps

《寶雲經》卷 2~「出家菩薩少欲知足不積財寶,唯以法施為利。」

《大智度論》卷 29~「聞佛法有二種施,法施、財施。出家人多應法施,在家者多應財施。」

《梵網經古跡記》卷 2~「出家稱讚法施,於在家者稱讚財施。」

以上~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