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覺殿開示- 達賴喇嘛尊者開示於拉達克、列成廣場的覺殿 西元2018年7月4日

覺殿開示- 達賴喇嘛尊者開示於拉達克、列成廣場的覺殿  西元201874
2018.7.12 



覺殿開示- 達賴喇嘛尊者開示於拉達克、列成廣場的覺殿
西元201874


翻譯:蔣揚仁欽 (影片由於軟件轉換的問題,「之」字自動轉為「二」字。若有不便之處,敬請原諒。蔣揚仁欽)

《中論》的禮讚文云:「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為億念導師世尊的恩德而頂禮,在《中論》的二十七品的最後一段又說:「瞿曇大聖主,憐愍說是法,悉斷一切見,我今稽首禮。」

佛薄伽梵(是佛教的教主。)在這世界上有過眾多教主。以印度而言,耆那派的教主——馬哈維爾(Mahavir),在這之前有過(婆羅門)外道的眾多教主,在中東裡有過耶穌基督及默罕默德,在這世界上類似上述宣導慈悲價值的諸多教主也都陸續誕生過。其中,佛薄伽梵的不同特點是什麼呢?(即是《中論》的)「悉斷一切見」。
我們的痛苦起源是無明的愚痴。愚痴分為:僅為不知,以及顛倒執著的愚痴邪見,後者為主,也是痛苦的根本,又稱「見煩惱」——透過見理而執取。為悉斷一切(邪)見而說取捨等法。說了什麼取捨等法?

(《中論》的)禮讚文云:「不生亦不滅」,意指仔細觀察具有生滅性的緣起法時,

(問:)其生滅性是否從事物的究竟性而有?任何法皆不可得。一切法、一切生滅,只能緣起而有,從其究竟性中沒有絲毫存在。

故說:「能說是因緣」。因為宣說緣起的見解,故「諸說中第一。」

(現在談)有關這世界的一切主流宗教。以印度而言,早有尊重一切宗教的傳統。因此,印度裡的宗教和諧實在令人驚嘆。過去的三、四千年間,存在著這種(和諧狀態)。既便是現在,印度裡的宗教和諧(religious harmony)的確令人稱讚。因此,我在世界各處時常勸說:「以不同宗教的理由造成的衝突及殺戮,實在令人髮指!」我會盡己之力,推動所有宗教之間的和諧,雖然有著不同的教義,但一切宗教都宣導慈悲,且宣導與慈悲有關的知足、忍辱等修行。因此,我尊敬一切宗教。

就以教義而言,佛法的教義的確與眾不同。緣起的論述確實能夠詮釋真相為何。近來,對科學家們提及「緣起」、「相互依賴」的觀念時,他們也歡喜認同。依賴而有、觀待而有,故無獨立自主

總之,以教義而言,佛法的教義的確與眾不同。佛法中有巴利法脈及梵文法脈。巴利法脈(意譯:巴利語系所建立的教法)是指:佛在初轉法輪時,以四聖諦為主而開示的內容,以及以律行為主的內容。

佛在靈鷲山,次轉法輪時,開示如《心經》為首等諸經,這些經典皆以空性做為主要詮釋的內容,其義的確不同凡響,堪以正理檢視,出類拔萃。因此,佛所開示的內容,尤其是無我、空性的深義皆由般若經詳細解說。阿闍黎龍樹父子對於此義的解釋是:空性之義應理解為觀待施設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此偈的詮釋極為明晰,完全符合佛薄伽梵的究竟意趣。

阿闍黎龍樹的《理聚六論》的教授及口授傳承我早已獲得,應該是從格西日增丹巴獲得。像是《菩提心釋》等由阿闍黎龍樹著作的諸多《讚聚論》,是從(日宗)仁波切獲得,對我有極大的恩惠。

從居住喜馬拉雅山脈的學者們,留下了許多稀有的傳承。如:枯努喇嘛丹增堅增、枯努格西日增丹巴,以及(日宗)仁波切等。跟我有直接師徒關係的三位恩師,都是喜馬拉雅山脈的居民。小時我在拉薩的時候,看到拉達克人——身穿白衣及前面翹捲的鞋子,後面綁個小馬尾,當時會覺得拉達克人、枯努人都很寒酸落魄。雖然我們在西藏時,覺得這些地方很荒远偏僻,卻在此處誕生了三位我的珍貴上師。

我這麼說的原因是:佛薄伽梵的不共深奧之處是從其教義而突顯。就以金碧輝煌的寺廟而言,早建基督教的教堂、回教的清真寺、婆羅門的廟宇等,舉不勝舉。同樣的,神像也是到處都有。唯一的不共特點就是有這麼多的甘珠爾(大藏經中的經典)及丹珠爾(大藏經中的論典),其他的宗教沒有這麼多的經論典籍。這些都是來自佛教,尤其是來自那爛陀寺的法脈,共有三百多本巨作。

佛親自所說的甘珠爾有一百本巨作,以及印度大學者的著作——兩百多本巨作的丹珠爾。雪域西藏保留的那爛陀傳承竟有如此淵博的經論,的確令人稱奇。我的內心之所以改變,靠的並非是見到佛像後唸:「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麼唸並不會改變我的內心,而是反覆思惟甘珠爾及丹珠爾的內容,雖然並無全部閱讀,但甘珠爾中的般若經,以及丹珠爾中的《慈氏五論》、《理聚六論》等,這些內容的確能夠改變內心,真是不可思議。

就以觀察而言,陳那論師及法稱論師解說了《量論》的邏輯。無論任何內容,都應以理觀察,不應以信立即接受。反反覆覆地觀察,這種的作法確實帶來極大幫助,且強而有力。佛薄伽梵自己也說:「 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為敬。」叫我等應當觀察,以理檢視,且以經驗證實。
不只有理,且與正理無違;觀察時,若有助益,再來接受,除此外,不要因為佛說的理由而接受。

以前在印度,婆羅門教對量學的邏輯及哲學的思想所做的解釋極為廣泛,像是討論聲音與分別心是成立趨入還是遮遣趨入等問題時,婆羅門教說聲音與分別心是成立趨入,佛教說聲音與分別心是遮遣趨入。可見以前婆羅門教裡出現過極多學者。如果閱讀《四百論》、《入行論》,以及《七部量論》等,很明顯的,從此也能得知婆羅門教裡曾有諸多學者,但其已衰退,尚未衰退的幾乎只剩我們藏人保留下來的佛教那爛陀學者的著作。我們需要花上二、三十年去學習這些典籍,且將其知識完整保留至今者,幾乎只剩我們藏人。這也是最近我為何努力推動且強調,在印度裡,恢復父母祖輩留下的知識是當務之急。

我遇見達蘭薩拉公立學校的校長,且表達上述的呼籲,目前我們一起計畫如何在印度裡恢復父母祖輩留下的知識,而且這種恢復的方式不應依據某宗教,因為依據某宗教則與佛法有關,不需提及佛教,將量學及心理學的內容編列學術課程內,從而恢復其知識。達蘭薩拉公立學校很積極配合。

還有你們說不定也看到,近日我在德里對五千位老師演講,所以德里的公立學校也很積極配合。總之,應將父母祖輩留下的古印度知識——量學及心理學的內容——編列學術課程內,將其恢復,這是我所強調的內容。在印度裡現代的教育相當不錯,如科學、科技等都相當傑出。在這個基礎之上,若能加上古印度的量學及心理學,便能在物質發展的同時,成辦內心的平靜。這種結合只有印度能夠做到,其他國家無法辦到,這是我對印度人的呼籲。因此,我們需要教師。為此,我叫一、兩位色哲寺的住持上來,且跟他們說:「到目前為止,我們三大寺在過去的一千年間,以結合聞思修的方式所學習、保留的內容,現在是時候回饋給印度了。為能將其內容解釋給印度的大學及學者們,只能靠大寺院的學僧們解釋,除此外沒有人能做到。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是保留其內容,現在我們要思考如何將其回饋給印度?如何將古印度的知識恢復於印度境內?這是我們要去思考的問題!」我這麼解釋。

同樣的,喜馬拉雅山脈的居民們,像是拉達克你們懂印度語,也頗懂現代英語,希望你們拉達克人能夠積極努力恢復古印度文化,知道了嗎?希望你們能銘記於心。目前為止,我們只是將其保留。不過現在是將其區分的時刻:內明、佛法的部分,只是我們佛教徒內部的事,不需普遍廣傳。應將佛教典籍中的量學、心理學、哲學的部分編列學術課程內,以便恢復已衰退的古印度知識,知道嗎?

有個偉大的目標在我心中。事實上,我們都是學習大乘道者。般若經的顯義,及其注釋的《中論》,是我們要修行的內容之一。隱義現觀道次第(的解釋),如慈氏的《現觀莊嚴論》一開始就說:「發心與教授,四種決擇分。」在七十義的一開始就說發心。發心是我們修行的內容之一。我要講什麼?又忘了!哈哈。

學佛的主要根本就是菩提心及空正見兩者,因此,不只在印度,在世界各處我也這麼說:「健康的身體(,健康的情緒。」)學校教我們如何保持健康的身體、注重衛生等,像是運動,又像是印度最近提倡的瑜珈,這類是「健康的身體」。我們認為:「健康的情緒」也是需要的,也很重要。為此,我們需要知道心理學,像是情緒如何受到妄念及期望的干擾?情緒的干擾主要來自瞋怒、嫉妒、我慢等,如何對治彼等?這些相關的內容都在佛典的心類學中做了詳細完整的解說。我們不應將其內容引導成為佛法,反而應將其做為學術的元素,進而成辦「健康的情緒」。我是這麼引導,(也希望你們)這麼引導。

先在印度裡恢復其體系,如果成功的話,中國,就以歷史而言,是個佛教的國家。在中國,提及佛法時,會自然覺得很親近。最近,於中國境內大約有四億佛教徒。我期待,佛典中的心類學能夠逐漸幫助中國人,果真能夠做到的話,如同我剛剛說的,我們每一天都要發菩提心,且唸:「我趨皈依於三寶,一一懺悔所造罪,隨喜有情諸善業,內心記取佛菩提。我於佛法眾中尊,直至菩提趨皈依,為能成就自他利,我要生起菩提心。願我生起殊勝菩提心,然後接待一切眾生客」。這是我們每天都要唸誦的內容。

既說將一切有情做為貴賓而接待,如果其言是假,則是另一回事,嘴巴說接待一切眾生,心中只想自己,其言則假;打從心底接待一切眾生,此言若真表裡一致,然而,目前我不能助益遍虛空的有情眾生,因為太過遙遠,無法聯繫,只能為彼等發願。目前我能夠幫助的對象只有這世界的有情,這世界的有情中,如不可計數的畜牲、禽獸、魚類等,除了為牠們發願外,我們也無法幫助牠們,唯一有辦法幫助的對象就是,這世界的七十億人,這才是我們有機會能夠幫助的對象。人有大腦,人能思惟,人能溝通,所以能夠成為被幫助的對象。

因為每日發願「接待一切眾生客」,若真能夠幫助其客,既便是一點點的幫助,也是值得我等去努力的。「然後接待一切眾生客,修習殊勝悅意菩提行,」不只是暫時,也能令一切有情僅獲究竟永遠的利益,如此的悅意菩薩行,才是能夠真正幫助他人的善行。我們如是發心,如是發願,如是修行,若其願表裡一致,先應恢復古印度的文明,由此正面影響中國,中國及印度人口結合的話,在七十億人中,將有二十至二十五億人。印度有十多億人,中國也有十多億人,這兩者的結合大約有二十多億人。其果絕對能夠正面影響世界,知道嗎?

西方國家有他們自己父母祖輩留下的宗教,我們只能尊敬他們的信仰,除此外,堅持推廣古印度的文明於彼等,並非明智的做法。某人想自願學習(佛教),這種個案可能是有,但我不覺得,積極推動改變其信仰是種正確的作為,因為現在是促進宗教和諧的階段。印度雖然非佛教國家,但佛法來自印度,那爛陀的大學者都來自印度,佛教文化的確是印度的文化之一。印度裡,非常普及「不以某宗教為主」(secular)的精神,即是:尊敬所有宗教的同時,也尊重所有非宗教信仰者,這種態度非常好,非常務實。

以前阿特瓦尼(Advani)曾跟我這麼說過:印度的「不以某宗教為主」(secular)的解讀是,尊敬所有宗教的同時,也尊重所有非宗教信仰者,我覺得這種態度很與眾不同,非常好,非常務實。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才能為七十億人類的福祉著想。如果只關注宗教信仰者,十億人非宗教信仰者(的福祉將會被忽略)。

因此,結合中印兩國的人口,若能幫助這兩大國的百姓,絕對能夠正面影響所有其他佛教國家,如日本、韓國、越南、寮國、柬埔寨等國。你們現在正在學習佛法、關注佛法的同時,應知其目標是:為能在這世界上幫助這二十多億人。要這麼思考,清楚了嗎?

你們在拉達克吃著糌粑,喝著拉達克酒,待在某個偏避的角落而做禮拜,不要這樣!應將你們現有的知識,遍佈到更廣的世界,做出貢獻!到目前為止,來自你們拉達克,且正在三大寺及扎西倫布寺學習的僧人,其數極多。果芒住持也被拉達克給搶走,哈哈。我們藏人成為流亡的難民、正遇窘境之時我們真的很感激你們拉達克人,真的很感恩。

我總會開玩笑或嘲笑:你們的知識來自藏人,但卻自稱這是你們自己的業績,將其推廣到世界各處。加上你們是印度公民,所以在印度推廣會很方便。我們被掛上「流亡難民」之名,因政治影響,可能會有困難。我覺得這很重要,希望你們能夠積極推動。

我已經八十三歲,我想,我還能多活二十多年。在將來的十到十五年,我還能繼續喊話,盡己之力做些事情。我一個的能力有限,我大聲喊話的內容,要你們來一起推動。你們應該是我的學生吧!以(日宗)仁波切為例,你應拿著偏歪的臉頰,作為我學生中的第一人先衝出去。哈哈。

達蘭薩拉的公立學校想要推動心理學,為此,需要學習佛典中的心類學。同樣的,為推動量學,需要學習佛典中的因明學。所以,在達蘭薩拉我們先應成立一個研究學習的小組,約五十位教師。最近在德里也討論到「快樂如何產生?」有錢不一定快樂、有權不一定快樂。先應了解阻礙快樂的元素為何,像是吃藥之前,先要知道疾病為何,才會服用治療其病的藥物。同樣的,內心的安樂也是來自因緣,我們先要知道阻礙內心安樂的干擾者是什麼。知道後,再去調伏彼等,才能使內心安樂。之後會有兩位三大寺的住持上來,我叫他們來的,希望你們一起針對未來的計畫好好研討。今天是六號,會在八、九號開會,開始著手編輯課程講義的事宜,其內容有關心理學,也是有關如何令內心獲得安樂的問題。

我們的大好前程看似能夠成辦,「然後接待一切眾生客,修習殊勝悅意菩提行,為利眾生成就佛果位。」成佛雖似遙遠,但我們應盡己之力幫助這世界的人類眾生,尤其是與佛教有關的亞洲人,盡己之力幫助他們,這是我所期望的。如同前述,你們也要好好思惟上述的內容。知道嗎?在拉達克的學習體系中,應加入不以某宗教為依據的心理學,其基礎應建立在常識及科學的發現之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