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

福團僧俗應該回問金女或擁金者-有何證據可以證明金女是福團的接班人呢?且為何僧團內要規定”不可探究金女的早期歷史”,且若探索金女的過去或質疑金女,就須面臨被“簽單”的命運-即就不能再待在福智僧團內;在加拿大P島學習辯經的福僧與福尼,敢以”金女是福團的接班人”為題,作辯論嗎?


福團僧俗應該回問金女或擁金者-有何證據可以證明金女是福團的接班人呢?且為何僧團內要規定不可探究金女的早期歷史”,且若探索金女的過去或質疑金女,就須面臨被簽單的命運-即就不能再待在福智僧團內;在加拿大P島學習辯經的福僧與福尼,敢以金女是福團的接班人為題,作辯論嗎?

2019.8.6





2019.8.6



RE-[達賴法王尊者說]那爛陀的大學者們,他們也會檢視佛陀親自傳授的教言。

當他們發現佛陀的某些教言若違真相時,他們會拒絕承認,我們就是這個傳統的學徒。

即便是佛陀親自的教言,我們也會一直提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有何證據?依據何種理由做為基礎?」

@.....>同理,福團僧俗應該回問金女或擁金者-有何證據可以證明金女是福團的接班人呢?

且為何僧團內要規定不可探究金女的早期歷史”,且若探索金女的過去或質疑金女,就須面臨被簽單的命運-即就不能再待在福智僧團內.



RE--[達賴法王尊者說]無害行絕非盲目的信仰,而是透過理路推論所產生

@....>在加拿大P島學習辯經的福僧與福尼,敢以金女是福團的接班人為題,作辯論嗎?

------------------------------



不迷信的善行


2019
85日達賴喇嘛尊者寢宮

我們不隨信仰,卻會觀察!



毘婆舍那(觀慧),就是指檢視的修行。佛陀自己就是這麼教誡我們的。佛說:「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像是龍樹論師、佛護論師,以及月稱論師等,這些偉大的論師們,即那爛陀的大學者們,他們也會檢視佛陀親自傳授的教言。

當他們發現佛陀的某些教言若違真相時,他們會拒絕承認,我們就是這個傳統的學徒。

即便是佛陀親自的教言,我們也會一直提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有何證據?依據何種理由做為基礎?」

這讓我們的思惟模式符合科學,使我們反覆檢視、反覆觀察,絕非盲目的信仰,這就是印度的傳統!

當然,我尊重所有的主流宗教,因為它們都非常傑出。

古印度的毘婆舍那(觀慧)以及奢摩他(禪定)的思惟,應結合長達三千年的無害行之觀念。為能誠心實踐無害行,您必須尊重他人,這種尊重就是慈悲,這就是印度的傳統!

我真覺得,就以今日的世界而言,這種傳統大有裨益!因為有著太多的問題、過多的殺戮,包括以宗教藉口為由的殺戮,這時候,印度的無害行不只大有裨益,更是迫切需要!無害行絕非盲目的信仰,而是透過理路推論所產生


不迷信的善行

********************



2019.8.6



RE-學習佛法的致命傷就是輕易地 拿自己錯誤的概念去衡量。

因此,先輩祖師叮囑我們一定要去 廣泛地辯論,多方地觀察好好地學習。

@.....>新加坡吉祥寶聚寺的福僧,會同意要多方地觀察那為何他們會對金女的來歷,或金女與淨遠的關係,多不加觀察呢?



RE-[新加坡的某學員說:] 請問用辯論是依誰的智慧解釋來學習?我想諸祖師大德也不會如此蒼狂,藐視佛語。

@...> 這位學員一定是金女或淨遠說甚麼,就信甚麼吧!

-------------------

BW Monastery 吉祥寶聚寺

2019. 84日上午7:00 ·

#SGLamrim 4 Aug 2019

為什麼要用辯論的方法學習經典?

1.辯論提起學習的心力,讓人越抬勁,

越沖越起勁。

2.辯論經由認真準備,深刻的聞思準備而得。

3.對方的理路有時遠比自己透徹高超,

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禮贊。

4.經過反復辯論,能更深刻更寬廣看問題,

聽到更多觀點。

5.僧眾集會,大家一起學習,互相討論,

一起辯論,會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力。

-----------

Ng :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末法眾生,福薄慧淺,想要用辯論來學習經典?

法身大士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 可用辯論來請教世尊?

可知世尊曾說過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請問用辯論是依誰的智慧解釋來學習?我想諸祖師大德也不會如此蒼狂,藐視佛語。

---------------------------

BW Monastery 吉祥寶聚寺

2019.8.6

#SGLamrim 6 Aug 2019

多觀察,多辯論,就是要我們下功夫學教典。

我們看問題看不到全貌也看不清楚,

學習佛法的致命傷就是輕易地 拿自己錯誤的概念去衡量。

因此,先輩祖師叮囑我們一定要去 廣泛地辯論,多方地觀察好好地學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