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全廣298講次 金女說-明明是持戒不清淨、殘破不堪,犯了許多戒,嘴上卻說自己戒律清淨;本來不是清淨比丘,卻令人看上去像清淨比丘,就是諂誑-這段話-若是金女專程要說出,那金女是要嚇那些福僧呢?是在嚇那些已經“殘破不堪,犯了許多戒”的橡可僧或馬可僧嗎? 還是金女這時還是在表演“她很持戒,很清淨”呢?

 

全廣298講次 金女說-明明是持戒不清淨、殘破不堪,犯了許多戒,嘴上卻說自己戒律清淨;本來不是清淨比丘,卻令人看上去像清淨比丘,就是諂誑-這段話-若是金女專程要說出,那金女是要嚇那些福僧呢?是在嚇那些已經殘破不堪,犯了許多戒的橡可僧或馬可僧嗎? 還是金女這時還是在表演她很持戒,很清淨?

2021.2.4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53123191590245/permalink/2822369851332237/

護持福智僧團回歸正法聯盟- ""行動

2021.2.4

 

RE-[全廣298講次 金女說]明明是持戒不清淨、殘破不堪,犯了許多戒,嘴上卻說自己戒律清淨;本來不是清淨比丘,卻令人看上去像清淨比丘,就是諂誑,

@.... >這段話-若是金女專程要說出,那金女是要嚇那些福僧呢?

是在嚇那些已經殘破不堪,犯了許多戒的橡可僧或馬可僧嗎?

還是金女這時還是在表演她很持戒,很清淨”,好讓還信金女是聖女的福僧或學員,更加深信她與追隨她呢?

 

RE-[金女說] 通常為什麼要諂誑呢?就是應該怕丟臉是不是?怕別人輕視自己。但是一旦諂誑了之後,就很難發心去把持戒不清淨的罪懺掉,因為好像沒有的樣子。但是像師父說的,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騙佛菩薩也騙不了,佛菩薩每個念頭都可以知道。所以在這件事上,我們應該是沒有什麼偷心的路可以走,也沒有什麼不努力好好地護心就能夠把戒律持清淨的路徑,好像抄小路一樣可以抄到,都做不到!

@...> 作賊的,先喊捉賊就可安全的躲過追查了嗎?

不過福團的僧俗,是例外,以他們現在是只要是金女說的,不管是真是假,就是會深信不疑, 那金女現在這麼強調要持戒要如何的持戒”,那不就更證明金女是很持戒與很清淨,與值得被崇信的一位師長了.

-----------------------

https://www.blisswisdom.org/....../dailylamrim2/5375-130298

講次 0298 (2021/02/04 ~ 02/07)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 P5-L4 ~ P5-L7 成就金剛乘律儀者……犯罪不染尊。」

入門段落 1 P121-LL2 ~ P122-L3 後面說「慎念無諂誑......沒有這種行為就是「無諂誑」。

跟著老師念誦〈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

[金女說] -節錄

後面說:「慎念無諂誑,犯罪不染尊」,就是斷除一切放逸的心而具足不放逸,並且具足正念、正知,沒有諂誑,因此不會被根本墮等墮罪染著。

明明是持戒不清淨、殘破不堪,犯了許多戒,嘴上卻說自己戒律清淨;

本來不是清淨比丘,卻令人看上去像清淨比丘,就是諂誑,沒有這種行為就是「無諂誑」。 [00′37″]

  這一段解釋了一下無諂誑的狀態,提出了放逸和不放逸。這個放逸,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放逸和放鬆界限不清楚?有的人放鬆放到放逸,還有的人可能一放鬆就放逸。放逸是心沒有正念,對吧!沒有正念、沒有護心的這個狀態。 [01′05″]

  這裡又涉及到一個問題:我們提到正知是一種警覺、一種監視自己的力量,那如果正知監視你自己的時候 你還會放鬆嗎?是可以的,做久了的時候是可以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譬如說騎腳踏車,一開始騎的時候你會非常緊張,然後就上去了。

像我小時候也有騎腳踏車的經驗——大陸叫自行車,台灣叫腳踏車——我記得我已經好像練會了,可是有一次那天風有點大,然後我騎著、騎著,風一吹之後就覺得已經快失控了,然後怎麼也下不來,因為就特別緊張,就拚命蹬那個齒輪,然後它就越走越快、越走越快。這時候前面正好很遠處來了一輛車,車上全都是人,然後我在想:哇!這個怎麼辦?就一條路,我們是走對頭。因為速度已經非常快,好像有點像下坡又不像下坡,而且我的腳拚命蹬、拚命蹬,結果就在快撞上的時候,我還有點知覺,就把那自行車往右側扭一下,結果就撞樹上,然後躲過了那輛車。那輛車上全是人,我看到那輛車上所有的人眼睛瞪得大大的,都沒辦法,因為都在疾馳。 [02′23″]

  所以我的意思是說:就像一個剛開始練習騎腳踏車的小孩,上車的時候因為他沒法駕駛,他雙腳離地會非常緊張。久了之後,我看有的騎自行車的人好像快睡著了,還有的人騎自行車的時候輕鬆極了,東看看、西看看,然後腿也夠長了,不像小孩腿也不夠長,他隨時可以把腳還拿下來,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很自由的狀態,所以他就沒有特別地緊張了。 [02′51″]

  所以並不是一持戒就很緊張,全身不舒服,然後一不持戒的狀態,一放鬆好像就得到快樂,這就是經驗不足。經驗足了之後,還是覺得提起正念、正知,清清醒醒地過一天、清清醒醒地過日子,不會有那麼多的憂悔和痛苦。因為想一想,這一天越少的罪染著,發現錯了之後趕快去還淨和懺悔,這樣就會覺得一天過得清清涼涼的;或者你會去檢查,還有越多的戒律還沒有好好持。這樣的話,你不會有一種回頭一看霧茫茫的全是灰燼,根本也看不清楚什麼的狀態。正在經過的事情頭腦就不清醒,然後回頭再去回憶的時候——剛才哪件事我做得對、哪件事做得不行?有沒有對於我所受的律儀的違犯之處?你回憶的時候也回憶不清楚,這樣是比較麻煩! [03′48″]

  為什麼回憶不清楚呢?就是心不在此。如果我們心思一邊做事的時候,一邊都注意到:比如說我講這句話會不會犯到我所受的戒律?我對別人這個態度會不會犯到我所受的戒律?甚至還有我心中的這個念頭會不會違越菩薩戒?會不會違越密乘戒?等等。這些都是要在非常清晰的狀態下,自我檢測的一個習慣。那麼這種習慣應該是在不放逸的狀態下,才能夠檢查越多、越細。如果一旦放逸,就有點什麼事情心全部被吸引住了,現在比如說我們做事情,有的人就眼睛一直盯著這個事情到底是成還是敗,沒有注意到這個心——有三乘律儀所莊嚴這個心——如果不好好護戒就敗了,如果好好護戒就成了! [04′44″]

  那麼一談到護戒,有人說:「好,那我不做事!」不做事,煩惱就沒有了嗎?煩惱的現行和根源就都清除了嗎?也不是的。做事與不做事,它都是一個我們能夠淨化煩惱,讓律儀慢慢清淨的善巧方便。可是一旦做事的時候一頭扎進去,完全不看看自己的心念在朝哪裡走、看看自己每天的行為,有沒有記得自己所受的戒律、有沒有常常去反省,一旦忘了這些之後,任煩惱滋生,這樣的話,我們在一個團隊中,其實也會讓別人很不舒服。因為諸如抱怨、發瞋恨心等等,很多不調伏的現行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誰也不希望跟一個煩惱熾盛的人合作,因為會很痛苦。 [05′36″]

  所以戒律使這一顆心清涼,這顆心一旦清涼之後,我們就不用那麼痛苦;一旦我們不用那麼痛苦的時候,其實和周圍的人也自然相處得融洽,不會一直煩煩惱惱的、一直吵來吵去的。這只是就現世利益的部分,如果是就律儀成辦的後世的利益,那就更不用說了,那利益太大了!增上生、決定勝這些,沒有戒律作基礎,還有密乘的這些功德沒有戒律作基礎,是一事無成的! [06′08″]

  所以在這裡,想要勸自己和我們這些能夠對宗大師教法相應的學習的人,不要去習慣放逸,要去習慣不放逸。不要覺得持戒是一種好像很緊繃的狀態,如果你發現你很緊繃,你可以深呼吸調整你的狀態,然後把你用心的狀態調到不緊不鬆、很舒適的。慢慢就會體會到其實這顆心還是一直看著它比較好、守護著它比較好。 [06′40″]

  那麼對於這個「諂誑」,應該是和名利心有非常直接的關係。自己沒有做得很好,然後又假裝好像做得很好的樣子,這就是諂誑。在這裡說「無諂誑」,讚美阿底峽尊者沒有這種行為,就是他嘴上講的和他心裡行的,在別人面前還有在獨處的時候,他內心所堅守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並沒有兩種樣子。他也不用在別人面前裝一種樣子,回頭又一種樣子,就是一個樣子。為什麼?因為這樣子才能解脫呀!這樣子才能夠把自己趣向於三塗的這些惡行都去掉,才能成辦增上生及決定勝。 [07′26″]

  通常為什麼要諂誑呢?就是應該怕丟臉是不是?怕別人輕視自己。但是一旦諂誑了之後,就很難發心去把持戒不清淨的罪懺掉,因為好像沒有的樣子。但是像師父說的,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騙佛菩薩也騙不了,佛菩薩每個念頭都可以知道。所以在這件事上,我們應該是沒有什麼偷心的路可以走,也沒有什麼不努力好好地護心就能夠把戒律持清淨的路徑,好像抄小路一樣可以抄到,都做不到!必須是老老實實地守護正念、正知,比如說一條戒、一條戒先把它熟悉了,然後像六座瑜伽,就每天要檢查這些戒律我持守得怎麼樣;如果發現不對的,趕快就要懺悔。 [08′1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