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位離開福團的法師的告白-回看常師父示寂前後[2004年的前後]的僧團狀況
-在課堂上補充達賴喇嘛法王的開示,竟然會招到質疑,認為這個不是師父開示的內容,這點讓我非常的失望-以這個僧團已經很難接受,師父見解以外的東西-覺得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金女的開示太多精神喊話,與太多華麗和感性的詞藻,沒有很深刻的理路跟思擇的內容。
2018.10.25
2018.10.25
從一位離開福團的法師的告白-回看常師父示寂前後[2004年的前後]的僧團狀況
*那時候只會覺得說---師父好像都把重心放在大陸。
@.....>常師父為何忽然會把重心放在大陸-是因為附在金女身上的靈在亂指引, 還是金女在搞怪呢? 以常師父一往生, 金女就漸次的/計劃的,將重心, 轉到加拿大-
@.....>常師父為何忽然會把重心放在大陸-是因為附在金女身上的靈在亂指引, 還是金女在搞怪呢? 以常師父一往生, 金女就漸次的/計劃的,將重心, 轉到加拿大-
總之,這不是”常師父被騙”,就是”常師父的估算錯誤”; 乃至金女不是”一直在騙常師父”,就是”完全沒有在聽常師父的話”
*在課堂上補充達賴喇嘛法王的開示,竟然會被招到質疑,認為這個不是師父開示的內容,那這點讓我非常的失望。這個僧團已經很難接受,就是師父見解以外的東西。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思想僵化。也因為這樣,大家是沒有辦法很廣大的去拓展思路的。所以因為這樣子呢,我們會把目光就是投注在眼前一些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上面。所以我們每一天…
*我也觀察到團體對法王教誡的不重視
*接班人[金女]的開示,在當時 我聽得蠻多啦。那剛開始最初初聽的時候呢,你也會有一些感動,這樣子。可是,當我聽到一個量的時候呢,我就一點感覺都沒有。那一點感覺都沒有,其實那時候釐不清楚這種相狀。
可是後來,我出來學習的時候,再往回頭去看為什麼我當時一點都不想再聽的原因,其實我那時候的感覺是,第一個,那個開示的內容太多的精神喊話,還有一個就是有太多華麗和感性的詞藻。
然後一個是,其實是沒有很深刻的理路跟思擇的內容。
然後並不是說這個內容完全是不可取的啦,但是對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比較相應像達賴喇嘛法王尊者,還有仁波切,還有以前師父的這些開示內容。
所以, 這一點也讓我自己肯定說,其實我對於往後是不是要依止,真正決定要依止這一位接班人而產生一些質疑。
--------------------------------------所以, 這一點也讓我自己肯定說,其實我對於往後是不是要依止,真正決定要依止這一位接班人而產生一些質疑。
福智怪譚之三十三 : 監控、密報、約談,你所不知道的僧團內幕(上)
【 法 師 覺 醒 之 過 程 及 眾 師 回 顧 經
歷 20170727】
[節錄]
梵:那請問B法師,你當初為什麼抉擇離開?
B:其實我在師父生重病的那段期間,非常強烈的對團體的學習感到茫然。但是那時候呢,你對你一向以來的學習,開始感到茫然的時候,最初呢,你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梵:你為什麼會感到茫然?
B:一個是學習內容,那時候對比不出來,說不上來有什麼問題,但是那時候只會覺得說---師父好像都把重心放在大陸。
@.....>常師父為何忽然會把重心放在大陸-是因為附在金女身上的靈在亂指引, 還是金女在搞怪呢? 以常師父一往生, 金女就漸次的/計劃的,將重心, 轉到加拿大-
B:其實我在師父生重病的那段期間,非常強烈的對團體的學習感到茫然。但是那時候呢,你對你一向以來的學習,開始感到茫然的時候,最初呢,你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梵:你為什麼會感到茫然?
B:一個是學習內容,那時候對比不出來,說不上來有什麼問題,但是那時候只會覺得說---師父好像都把重心放在大陸。
@.....>常師父為何忽然會把重心放在大陸-是因為附在金女身上的靈在亂指引, 還是金女在搞怪呢? 以常師父一往生, 金女就漸次的/計劃的,將重心, 轉到加拿大-
總之,這不是”常師父被騙”,就是”常師父的估算錯誤”; 乃至金女不是”一直在騙常師父”,就是”完全沒有在聽常師父的話”
# 我那時候感覺比丘僧團也很亂,就他們自己也顧不了自己,那種感覺。那時候都是只是覺得自己的問題,資糧不夠啊、跟法不相應啊、師父的廣論沒有聽入心啊…就是這樣,所以也用這些慣常的這種內容在打壓自己,這樣。所以一直想要很努力的把廣論學好,所以就一直,
那時候我記得是梵因法師也帶動一段時間的聽抄。那很認真地聽聽聽,最初好像有跟以前不一樣的感覺,可是,過一段時間之後其實又回到老樣子。
那麼,所以我那時候很強烈的希求說我要卸任啊,因為我覺得說我沒有能力站在那個位置上去帶領那麼多優秀的僧眾。那麼,也跟師父請求了好幾次之後呢,那師父後來同意了。那卸任之後呢, 我打算好好的在聞思上面下功夫。那不久之後師父就示寂了。
那麼,所以我那時候很強烈的希求說我要卸任啊,因為我覺得說我沒有能力站在那個位置上去帶領那麼多優秀的僧眾。那麼,也跟師父請求了好幾次之後呢,那師父後來同意了。那卸任之後呢, 我打算好好的在聞思上面下功夫。那不久之後師父就示寂了。
示寂之後 我們就很快地被安排去見了接班人。
所以呢,我內心也想說,那麼以師父的智慧一定是沒有錯,然後幫我們選擇了一個對我們最有利益,可以繼續帶領我們的人,這樣,所以也就持續的聽,就是接班人講的,開示的這些內涵。
可是聽了一段時間之後呢,我還是覺得有問題。
一方面我覺得僧團,我突然慢慢地發現僧團有一些,已經是根深蒂固的,沒有辦法改善的問題點。那時候我自己也有很想努力說,就是跟大家一起,在僧團跟大家一起把這些學習方面的問題改善,可是到後來我發現說這不是我的能力可以做的事情。
一方面我覺得僧團,我突然慢慢地發現僧團有一些,已經是根深蒂固的,沒有辦法改善的問題點。那時候我自己也有很想努力說,就是跟大家一起,在僧團跟大家一起把這些學習方面的問題改善,可是到後來我發現說這不是我的能力可以做的事情。
我也觀察到團體對法王教誡的不重視
梵:我問你,那些根本的問題沒有辦法改善?我們都覺得:很好啊,帶得很好啊,每天都可以好好上早晚 課,研討廣論、上師的教誡,還有很多仁波切的開示,這不是都很好嗎?
B:第一個就是,長久以來,已經薰習習慣的一言堂,這種學習的模式,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那時只要你在僧團當中,你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你就會被當成異類。
梵:我問你,那些根本的問題沒有辦法改善?我們都覺得:很好啊,帶得很好啊,每天都可以好好上早晚 課,研討廣論、上師的教誡,還有很多仁波切的開示,這不是都很好嗎?
B:第一個就是,長久以來,已經薰習習慣的一言堂,這種學習的模式,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那時只要你在僧團當中,你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你就會被當成異類。
那時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在課堂上補充達賴喇嘛法王的開示,竟然會被招到質疑,認為這個不是師父開示的內容,那這點讓我非常的失望。
因為師父從以前帶領我們,就是一直對法王很有信心這樣的依止,然後我自己私底下會看很多法王的書。 所以當我面對到這樣的一種情況的時候呢,就是引發我慢慢去觀察說,這個僧團已經很難接受,就是師父見解以外的東西。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另外一個就是大家思想的封閉,然後呢思維抉擇觀察的力量會被這種學習模式,長期以來,會變的很薄弱。也因為這樣子,就會演變成說我們面對到生活當中,面對到我們所學習的,就是我們每天都在學習的這些 內涵的時候,其實它會讓我們的思想僵化。也因為這樣,大家是沒有辦法很廣大的去拓展思路的。所以因為這樣子呢,我們會把目光就是投注在眼前一些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上面。所以我們每一天…
梵:不會啊!上師都提倡國際化,每天可以接觸到全世界各式各樣的人啊,各種知識啊!這個怎麼是偏狹?
B:那種都是假象,根本是你的思想僵化,這一個,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所以呢這個部份這樣。所以 我就開始慢慢察覺到說這些問題點。而這些問題點 不是以我個人的能力 可以去改善,而且真的是孤掌難鳴的時候呢,那時候我升起了---我有可能離開僧團嗎?
那時候我第一次現起這個想法的時候,內心非常的恐懼跟害怕,因為我從來沒有現起這個念頭---我會離開僧團。 可是已經有這樣的觸發的時候呢,就會不斷的現起。
那麼,其實那時候呢我也抉擇不出來啊。而且要憑我自己個人的力量,因為你在僧團當中,你沒有辦法對很多人去談論這些事情。所以呢,憑著我自己個人的力量,要去把這些長期以來,你所習慣性的這些,長期你所學習到的這些內容,思維清楚,其實是一件, 當時我在僧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啊。
但是呢,就是我是覺得,我是靠著大量讀達賴法王尊者的書,讓我開拓了很多的思路。一個是我的思路開拓了,一個是我覺得我內心變得越來越有勇氣。
那當我把所有的問題都釐清楚之後呢,什麼問題呢?譬如說---我離開是不是就叫做不依止?那麼,我後來透過法王的書得到一個啟發,就是---如果我今天是為了學習正法,我離開是為了繼續學習正法的話,這個是師父高興的事情,在我內心裏面,這並不是就是我背叛師父,或是我對師父的不依止。
因為師父從以前帶領我們,就是一直對法王很有信心這樣的依止,然後我自己私底下會看很多法王的書。 所以當我面對到這樣的一種情況的時候呢,就是引發我慢慢去觀察說,這個僧團已經很難接受,就是師父見解以外的東西。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另外一個就是大家思想的封閉,然後呢思維抉擇觀察的力量會被這種學習模式,長期以來,會變的很薄弱。也因為這樣子,就會演變成說我們面對到生活當中,面對到我們所學習的,就是我們每天都在學習的這些 內涵的時候,其實它會讓我們的思想僵化。也因為這樣,大家是沒有辦法很廣大的去拓展思路的。所以因為這樣子呢,我們會把目光就是投注在眼前一些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上面。所以我們每一天…
梵:不會啊!上師都提倡國際化,每天可以接觸到全世界各式各樣的人啊,各種知識啊!這個怎麼是偏狹?
B:那種都是假象,根本是你的思想僵化,這一個,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所以呢這個部份這樣。所以 我就開始慢慢察覺到說這些問題點。而這些問題點 不是以我個人的能力 可以去改善,而且真的是孤掌難鳴的時候呢,那時候我升起了---我有可能離開僧團嗎?
那時候我第一次現起這個想法的時候,內心非常的恐懼跟害怕,因為我從來沒有現起這個念頭---我會離開僧團。 可是已經有這樣的觸發的時候呢,就會不斷的現起。
那麼,其實那時候呢我也抉擇不出來啊。而且要憑我自己個人的力量,因為你在僧團當中,你沒有辦法對很多人去談論這些事情。所以呢,憑著我自己個人的力量,要去把這些長期以來,你所習慣性的這些,長期你所學習到的這些內容,思維清楚,其實是一件, 當時我在僧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啊。
但是呢,就是我是覺得,我是靠著大量讀達賴法王尊者的書,讓我開拓了很多的思路。一個是我的思路開拓了,一個是我覺得我內心變得越來越有勇氣。
那當我把所有的問題都釐清楚之後呢,什麼問題呢?譬如說---我離開是不是就叫做不依止?那麼,我後來透過法王的書得到一個啟發,就是---如果我今天是為了學習正法,我離開是為了繼續學習正法的話,這個是師父高興的事情,在我內心裏面,這並不是就是我背叛師父,或是我對師父的不依止。
就是諸如此類的, 就是我透過法王的開示,然後慢慢釐清楚一些觀念的時候呢,我的心就變得很開朗,而且很有勇氣。
所以,總結說我會離開,主要有幾個。一個是我對團體的學習感到茫然。然後我覺得這個部分是至少在十幾、二十、三十年之後,這個團體應該可能不會改變的。那當然我很期望,很希望就是說---我不在這個僧團,那這個僧團能夠有更好的學習,那都是值得我們高興和隨喜的事情啊。但是依我自己個人淺薄的判斷, 我是認為說,幾十年內沒辦法改變。
第二點是,我也觀察到團體對法王教誡的不重視。譬如說,在師父圓寂之後呢,法王在第一時間就給團體一些開示。
所以,總結說我會離開,主要有幾個。一個是我對團體的學習感到茫然。然後我覺得這個部分是至少在十幾、二十、三十年之後,這個團體應該可能不會改變的。那當然我很期望,很希望就是說---我不在這個僧團,那這個僧團能夠有更好的學習,那都是值得我們高興和隨喜的事情啊。但是依我自己個人淺薄的判斷, 我是認為說,幾十年內沒辦法改變。
第二點是,我也觀察到團體對法王教誡的不重視。譬如說,在師父圓寂之後呢,法王在第一時間就給團體一些開示。
第一個,我會像常師父在的時候一樣地照顧大家。你們以後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來問我。
第二點是大家不要急著再去找一位上師,我如果沒記錯的話。
第三點是你們也不要急著去找常師父的轉世。
還有就是師父示寂之後 我一直在。我知道法王有為師父寫一篇,一定肯定會為師父寫一篇再來願文,可是我覺得團體都沒有發表出來。
還有就是師父示寂之後 我一直在。我知道法王有為師父寫一篇,一定肯定會為師父寫一篇再來願文,可是我覺得團體都沒有發表出來。
也有說我們有法王寫的,可是就從此以後就消失,然後一直沿用不是法王所寫的版本。
然後還有就是---開始,我必須在僧團裡面偷偷摸摸看法王的書,然後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就是其實對於接班人的開示,在當時我聽得蠻多啦。那剛開始最初初聽的時候呢,你也會有一些感動,這樣子。可是,當我聽到一個量的時候呢,我就一點感覺都沒有。那一點感覺都沒有,其實那時候釐不清楚這種相狀。
可是後來,我出來學習的時候,再往回頭去看為什麼我當時一點都不想再聽的原因,其實我那時候的感覺是,第一個,那個開示的內容太多的精神喊話,還有一個就是有太多華麗和感性的詞藻。 然後一個是,其實是沒有很深刻的理路跟思擇的內容。然後並不是說這個內容完全是不可取的啦,但是對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比較相應像達賴喇嘛法王尊者,還有仁波切,還有以前師父的這些開示內容。
所以,這一點也讓我自己肯定說,其實我對於往後是不是要依止,真正決定要依止這一位接班人而產生一些質疑。 所以這三點是促使我當初決定要離開的原因,然後是法王的一些開示內容,讓我有了很不一樣的這個視野跟思惟。
第三點就是其實對於接班人的開示,在當時我聽得蠻多啦。那剛開始最初初聽的時候呢,你也會有一些感動,這樣子。可是,當我聽到一個量的時候呢,我就一點感覺都沒有。那一點感覺都沒有,其實那時候釐不清楚這種相狀。
可是後來,我出來學習的時候,再往回頭去看為什麼我當時一點都不想再聽的原因,其實我那時候的感覺是,第一個,那個開示的內容太多的精神喊話,還有一個就是有太多華麗和感性的詞藻。 然後一個是,其實是沒有很深刻的理路跟思擇的內容。然後並不是說這個內容完全是不可取的啦,但是對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比較相應像達賴喇嘛法王尊者,還有仁波切,還有以前師父的這些開示內容。
所以,這一點也讓我自己肯定說,其實我對於往後是不是要依止,真正決定要依止這一位接班人而產生一些質疑。 所以這三點是促使我當初決定要離開的原因,然後是法王的一些開示內容,讓我有了很不一樣的這個視野跟思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