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太陽王之子的版主,是不是一直在修金女所帶動的 ”視師如佛”的依止法,且是希望金女進入虛空,他也跟著進入虛空呢? 該版主是修密法的”依別眾生”之根性嗎? 那他可以私下的跟他的上師金女說,不用這樣炫耀的在臉書上說吧! 達賴法王說-宗大師的廣論,最主要是以”依共教承”的方式,而不是以”依別眾生”的方式,這點我們必須要了解.

 

太陽王之子的版主,是不是一直在修金女所帶動的視師如佛的依止法,且是希望金女進入虛空,他也跟著進入虛空呢? 版主是修密法的依別眾生之根性嗎? 那他可以私下的跟他的上師金女說,不用這樣炫耀的在臉書上說吧! 達賴法王說-宗大師的廣論,最主要是以依共教承的方式,而不是以依別眾生的方式,這點我們必須要了解.

2021.4.7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53123191590245/permalink/2867493953486493/

護持福智僧團回歸正法聯盟- ""行動

2021.4.7

 

RE-[太陽王之子]《依止法》的勝利

@...>這篇沒有標明是摘自何處的文章,那應該就是太陽王之子的版主所撰文的吧!

 

RE-專修依止法的弟子,早已視師如佛,當他看到師長的行為,知道師長應瓢蟲的因緣在度化牠,而心生隨喜,果其不然,師長的示現其實是在考驗弟子….當師父知道這位弟子的依止法已經圓滿,便化為一道虹光進入虛空,接著這位弟子也化為另一道虹光隨著師父而去。這是透過依止法得到上師所有傳承所有功德的例證。

@...>太陽王之子的版主,是不是一直在修金女所帶動的視師如佛的依止法,且是希望金女進入虛空,他也跟著進入虛空呢?

也就是該版主是修密法的依別眾生根性的金粉嗎?

若是,那他可以私下的跟他的上師金女說,不用這樣炫耀的在臉書上說這類的依止法吧!

 

RE-[達賴法王說] 宗大師在此科判的列別,最主要是以「依共教承」的方式,而不是以「依別眾生」的方式,這一點我們必須要了解。…..

*還沒確定之前把他當法友想,跟他討論佛法,有問題的話提問,透過法友的方式來討論佛法,在這個同時也補充自己對佛學的知識。當你確定了,他不是表裡不一,真的如同自己所說的也做到了,具備了條件的話,再來依止。

*如果是以「依共教承」的這個角度來講的話,最主要就是今天早上所說的《莊嚴論》的上師十相的定義,這十條的定義誰具足的話,就可以成為我們的善知識。就以這樣的角度來講的話,善知識不一定是佛,因為有可能是菩薩、也有可能是未入道的修行者,各種可能性都有了。

*如果必須要事師為佛的話,就是只有佛,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道路了,這就有一點偏「依別眾生」的角度來作詮釋了,這個就是跟密有關了。

@....>希望福團的學員不要因為看了太陽王之子的這篇文章,也認為自己是修密法根性的人,將金女視為佛的依止吧!

乃至面對金女或福僧,一再強調要視師如佛都應該好好的多方簡別與思考啊!

------------------

太陽王之子 覺得感恩──

福智文教基金會-福智教育園區

2021.4.7

《依止法》的勝利

 

有一個師父帶著兩位弟子,一個聰明睿智反應靈敏;一個專修依止法。

有一次,一隻瓢蟲飛到上師身上,上師二話不說抓起瓢蟲咬了下去;兩位弟子同時看到這一幕,

聰明睿智反應靈敏的弟子馬上想到:噢!師父犯戒,

另外一個弟子卻想:如果我是那隻瓢蟲就好了。

怎麼想法差異這麼大呢?

佛陀本生故事中曾經是個船夫,船上載著500商主,船夫知道其中一位商主起了惡念,打算殺害499名商主掠奪財物。

因為船夫發了菩提心,不讓他的殺業圓滿,於是殺死這個惡心商主,也救了其他499位商主。這個被殺的商主不僅沒有墮落地獄還得到佛陀的受記,減少91劫的時間就可以成佛。

原來這個專修依止法的弟子,早已視師如佛,當他看到師長的行為,知道師長應瓢蟲的因緣在度化牠,而心生隨喜,果其不然,師長的示現其實是在考驗弟子,

當師父知道這位弟子的依止法已經圓滿,便化為一道虹光進入虛空,接著這位弟子也化為另一道虹光隨著師父而去。

這是透過依止法得到上師所有傳承所有功德的例證。

-----------------

: 阿彌陀佛,修依止法有這樣殊勝的勝利,策勵自己努力

********************

https://www.lama.com.tw/content/edu/data.aspx?id=7443

菩提道炬論釋(第3講)2012

達賴喇嘛尊者

(三)2012102 上午

[節錄]

在「依止善知識」的這部分,我想要特別強調,也就是說不只是上師有他自己的條件以外,弟子的條件,我們要在依止善知識的這個科判裡面,一併的去了解「要如何依止之理」。

因此《廣論》的科判裡面有說到了,「所依善知識之相」、「能依學者之相」、以及「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在其他的一些《廣論》的註釋裡面有說到了,「彼應如何依師之理」,但是對於弟子的形相沒有說得那麼清楚,但是宗大師在此講到了這三相,在科判有說到這三個科判。

這個科判為什麼會如此的嚴謹,我覺得宗大師在著作的時候,最主要是「依共教承」為主,以共相的教承為主(依賴的「依」,教法的「教」,傳承的「承」)而不是「依別眾生」的態度來寫著作的。

什麼叫做「依別眾生」和「依共教承」呢?這個名稱是由涅根所說的,我覺得這個有他特別的用義在。

像是什麼呢?我們現在修法的時候,如果是配合大眾接受的程度來修法的話,對我們來講會比較穩的、這是比較安全的,因為在「依共教承」的宣導下,會走錯或者走入歧途的危險性可以降到最少。但是有一些很有根器的眾生、或者是他非常有善根,在這種情況下他不需要繞遠路了,可以走捷徑,所以才有所謂的「頓悟」(我們中文來講就是頓悟),頓悟者的特別引導方式,叫做「依別眾生」的引導方式了。宗大師在此科判的列別,最主要是以「依共教承」的方式,而不是以「依別眾生」的方式,這一點我們必須要了解。…..

以善知識的定義的認知,這是很重要的,尤其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講的話,不要急著找上師。我在十五年前的時候,遇到一位來自內地的信徒,他跟我說:「現在好多自稱法王的人來自西藏,好多法王住世在中國」。當這些弟子們去親近法王之後,問這些法王要的是什麼的時候,這些法王要的是女人、要的是金錢,所以導至我們對「法王」的信心大減。所以你們不要看到一個有法王名號的人,馬上就給他阿彌陀佛了(供養),不要馬上就阿彌陀佛。

你要先觀察他有沒有善知識的條件,他有沒有具足善知識的定義,好好的觀察,確定之後再去依止。還沒確定之前把他當法友想,跟他討論佛法,有問題的話提問,透過法友的方式來討論佛法,在這個同時也補充自己對佛學的知識。當你確定了,他不是表裡不一,真的如同自己所說的也做到了,具備了條件的話,再來依止。所以不只是對於善知識定義的認知很重要,弟子的定義的認知也很重要,對這種互動的情況下,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

https://www.lama.com.tw/content/edu/data.aspx?id=7444

菩提道炬論釋(第4講)2012

達賴喇嘛尊者

(四)2012102 下午

….第二個「具慧」很重要。至少他要具足能夠判別是非的能力了,他聽得懂到底在說什麼,才有辦法成為合格的弟子了,所以「說正住具慧」。

如果要好好的學習佛學教義的話,「觀察」,保持客觀的態度去作觀察,這是相當重要的,也就是要反覆的觀察、反覆的思考(又可以稱伺察)。如同佛經裡面有說到:「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為敬。」佛陀自己也說到了,不要馬上相信我的話,你們要透過反覆的觀察再來相信我的話。如果我們相信佛經,只是因為這是佛所說的話,就是這麼單純,因為佛所說的我必須得相信的話,就有很多的矛盾點了。因為佛經裡面,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存在的時候,這兩部經都是佛所說的,我們要怎麼去判斷哪一部經才是真正佛所說的?你說這部經才是佛所說的,那部經難道你要說這不是佛所說的嗎?難道你有另外一部佛經去證明,這部經不是佛所說的嗎?那完蛋了,沒完沒了了,我們沒有辦法追溯下去了。如果你說這部經是佛所說的話,請問你用哪一部經去證明這部經是佛所說的?這樣的話也沒完沒了了。所以哪一部經是佛所說的,並不是重點,最主要是透過觀察,再來相信這是「了義」、或者是「不了義」,透過觀察的態度、或者伺察的態度來接受佛經。哪一部經與正理有違,這部經我們就不可以接受;哪一部經與正理無違,正理的觀察之後無違,這部經我們就可以接受。

*尤其在修「信心」的這個部分,有說到了事師如佛的這種概念。如果是以「依共教承」的這個角度來講的話,最主要就是今天早上所說的《莊嚴論》的上師十相的定義,這十條的定義誰具足的話,就可以成為我們的善知識。就以這樣的角度來講的話,善知識不一定是佛,因為有可能是菩薩、也有可能是未入道的修行者,各種可能性都有了。但是如果必須要事師為佛的話,就是只有佛,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道路了,這就有一點偏「依別眾生」的角度來作詮釋了,這個就是跟密有關了。

*宗大師所依止的這種「依共教承」的作法,是我們必須要去效法的。

以文學歷史、或者文獻歷史的研究來看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師子賢所著作的《般若經》的解釋叫《明顯義論》,在裡面曾經有說到,世親菩薩有四大弟子,而且聽說這四大弟子在某種的專業領域上,是比世親菩薩還要來得更專業的。以因明來講的話就是陳那,陳那是世親的弟子,他的因明比世親還要來得通達;以《般若經》來講的話是解脫軍;以《阿毗達磨》來講的話是堅慧論師;以律學來講的話是功德光。

所以當解脫軍在解釋《般若經》的時候,因為世親菩薩在解釋的時候是以唯識的觀點,但是解脫軍認為:我的上師世親菩薩,是以唯識的觀點來解釋《般若經》的話,我覺得我沒有辦法認同,這是錯的!應該要以中觀的觀點來解釋《般若經》才對,於是反駁了他自己的上師──世親菩薩。我們透過文獻歷史的記載,可以知道這種作法是非常符合「依共教承」的作法。

如果我們純粹是「依別眾生」的作法來講的話,我們就會覺得說,拜託!這個解脫軍根本沒有好好依止善知識,他還叫什麼解脫軍?因為他沒有聽善知識的話,他居於還公開的反駁自己的善知識,哪有這種事?根本沒有事師如佛,會這樣罵。

*有一些的經典它們一再強調,只要信心就好了不要其他。又說了一個比喻,如果有信心的話,連狗牙都會長出舍利,就是說到了信心的重要性。如果是「依別眾生」的話,沒問題!但是如果以整個教法的利益來解讀這一句話的話,那就錯了!如果是以「依共教承」的角度去解釋的話,那就不行了!那為什麼要這麼多的經藏、還有論藏?沒有意義了。

月稱菩薩在他的《入中論》、還有《入中論自釋》、還有《顯句論》裡面,用到很多的邏輯去反駁敵者的立場,為什麼需要這些?我們只要信心就好了,為什麼要去反駁?為什麼要用那麼多的因明和邏輯,沒有意思了!如果信心是唯一修行的根本的話,那為什麼需要這些邏輯和理由?如果佛陀對我們說:「上師所說的一切,你們必須得相信」的話,那是不是跟共產黨的作風有一點類似?佛經裡面非常清楚的說到了:「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要觀察我所說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