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依目複習勤精進。」就是用你的眼睛反復地去看,精進努力去學習。


「依目複習勤精進。」就是用你的眼睛反復地去看,精進努力去學習。

摘自覺燈日光第一冊

達賴喇嘛尊者 教授

蔣揚仁欽 翻譯

[節錄]

有時候,我們以一個清淨意樂去聽法,聽的時候確實也專注聽,可是就是不太在意。也就是,雖然聽聞的意樂是正確的,可是沒有認真聽,或只是習慣來聽,或只是聽聽而已,心裡沒有生起殷重心。這樣隨著散亂的心去講法的會場,對於上師所說的教法,就會有左耳進、右耳出的危險

所以在聽法之前,一定要對法生起極大的殷重心,讓自己的頭腦好像醒來般清醒,而不是像快睡著時昏昏沉沉地去聽,這會有很大的差別。

聽的時候,讓自己的頭腦非常清楚、精神非常好,這樣才能夠記得比較清楚。因為開始時心力有沒有提起 跟之後會不會記得清楚,絕對有關係。當然我們講這麼久的法,不一定完全都記得住,可是可以做筆記啊!可以把它寫下來,反復地思惟,這是很重要的。

很奇怪,同樣都是智慧,可是智慧又可以分很多種,經典裡面說到的大智、明智、急智(也就是非常敏捷,反應非常快速的智慧)、深智等,作用及所偏向的能力各各不同,尤其是有講到「不遺念」,也就是完全不會忘記。

為了提升記憶力,有時候念文殊師利菩薩的心咒是有幫助的,像念「嗡阿拉巴劄那滴」,或只念誦「滴滴滴滴滴……」。但最重要的還是你對那個內容越熟悉,就越不容易忘記

為什麼很容易忘記?就是因為不熟悉。沒有反復地去聽聞學習、去接近它,就容易忘記

有一次我跟昆努喇嘛仁波切談話時,仁波切以前在康地所學經典的內容,那還是我出生之前的事,隔了四十多年之久,可是仁波切卻像剛看完經典一樣,非常清楚地將經文引出為我做解說。那時,我跟仁波切說:「哇,您的記憶力真好!如果是我,今天看的還不一定能說得出來呢!」

仁波切就跟我講了一句偈頌:「依目複習勤精進。」就是用你的眼睛反復地去看,精進努力去學習。確實是這樣,譬如我自己沒有反復地去看這個經典,當我看到這個經典時,會覺得自己懂了,之後就放棄再學習,沒有看第二次、第三次,沒有反復地去翻閱它,如果有的話,我就會記住,可是卻沒有。

俗話說:「智慧易放逸。」我的頭腦還算不錯,可能因此反而放逸懈怠。一半是因為沒有時間,一半確實是自己不夠精進、放逸所致。總之,對於經典,沒有反復地接近它,反復地串習它,就絕對容易忘記。

《菩提道次第廣論》這部論典,可說是內容深奧、用詞淵博。宗喀巴大師在解釋這些深奧內容時,用了不同的譬喻,譬喻很廣、用詞非常精美。有種說法:如果你讀了九遍《廣論》,每一遍你都會對《廣論》產生不同的領悟。確實是如此,它不像一般的小說或故事書,我們讀了一次,再讀第二次,還是同樣的內容,沒有所謂不同的領悟
可是當一個作者以優美的文字詮釋非常深奧的內容,第一次讀的時候似乎是懂了,可是讀第二次的時候,同樣的文字,領悟到的卻和第一次不同,更深入了。這是因為宗喀巴大師用詞非常精准,也非常優美,再加上所詮釋的內容本身也非常深奧。

總而言之,為了使自己牢記所聞,我們需要反復地串習,讓自己的心接近它。一開始,因為我們的內心沒有接近這個內容,所以很容易忘記。忘記了也不要灰心,一次又一次地反復閱讀它,就一定能夠記住。

在三大寺裡面,以辯論的方式來觀察大論典內涵的這種習慣,確實對記憶力的增長有很大的幫助。

辯論制度對我們來講,是非常有恩惠的。透過辯論,你才會反復地思惟法義的內涵。你平時不思惟法義,上了辯經場,要拿什麼跟他人辯?沒辦法的。

而且,辯論本身會增加對法義的記憶力。所以辯論制度對一個法義修行者而言,確實帶來了極大利益。

---------





修練佛法,一開始生起聞慧



進而對聞慧的內容 不斷觀察思考,最後在內心得到決定,對境不再欺誑,去除了疑,生起比量,得了思慧。

到了這個階段,不能因此就感到滿足,為了撼動內心,使內心有所轉變,必須對決定的內容不斷的串習,生起修慧,

如果修的是認知行相,例如修愛他執,就是要在內心不斷地練習,將如石頭般僵硬的愛我執轉化成愛他執,

如果是修執持境,例如修無我、無常等等,就必須透過專注,使無我、無常越來越清楚地在內心顯現,就是要這樣次第的去聞思修。


到了修慧的階段時,這階段程度有高有低,但都會因為內心有了轉變,產生了新的經驗,遇到逆境  內心很難受到擾亂。
~
達賴喇嘛
2013/Jan
於瓦拉納西 宣說《入行論》

**********************************

....> 我們現在聽都聽不懂, 就是連聞慧都沒有但一直去聽, "真的聽懂, 才算是有"聞慧"!

當聽懂後還要對聽懂的內涵, 再思考與比對,  - 即除了加深印象, 且是在對該聽懂的內涵,  因為再次地思考與勘驗,  如是該聞慧才可達到無誤的認知 - 即該認知要達到"跟所聽到的內容完全不欺狂地的"的比量認知,  這時才算是對該法, 有"思慧".

再將這個思慧的內涵,   即努力地讓這個比量 (思慧),在內心串習 , 以就是要讓心達到這個法的 (所聽聞的法)的實際狀況或境界 
當心與法真的相應才可稱為達到"修慧".

------------------------

對於不懂藏文的人,
光靠發願說希望了解藏文,這是沒法去除不了解藏文的無明。
光修慈悲也沒法去除不了解藏文的無明。
光修本尊也沒辦法。
光大禮拜也沒辦法。⋯⋯
必須透過學習藏文,生起了解藏文的認知,才有辦法去除。

所以,要去除內心的顛倒見,去除內心的無明,也必須要透過不斷地學習,生起正見,生起了解緣起性空的認知才有辦法,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方法。

~
達賴喇嘛

2013/Jan於瓦拉納西 宣說《入行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