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聲聞的字義(有二義 聞/宣) 與定義 (由任運的出離心攝受,且希求聲聞果或已證得聲聞果)  不同


聲聞的字義(有二義 聞/) 與定義 (由任運的出離心攝受,且希求聲聞果或已證得聲聞果)  不同



摘自《入中論略講—至第五菩提心》月稱論師 造/法尊法師譯

見悲青增格西 教授  (第二版,2012年校)



(青增格西 講記)

此說聲聞的字義。中文說「聲聞」[1],藏文翻譯為「聽聞」,

月稱菩薩當時看到梵文的「聲聞」,字義上有二解,

一是「能得正教授之果,故名聲聞,如云『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等」,

另一則是「從諸佛聽聞無上正覺妙果之道,為求者宣說,故名聲聞」。



*[1]依藏文翻譯解釋「聽聞」「能得正教授之果」:已經得到正教授之果,

意即他從佛聽聞能得聲聞果的正教授,聽聞後,依之而修,從而得到聲聞果。

*[2]自從佛聽法到證果都包含進去,故說「聽」。得到聲聞果後,他會再宣說出去。

*經典中有「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意思是「我已經做了這些事,到現在,我已經是阿羅漢,再也不會去輪迴了。」

字面上是「所作已辦」,內容是從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這些都已做了,已成阿羅漢。因為他將自己經驗的這些正教授 及不受後有的情況 講給他人聽,故說「聞」。

*第一個「聽」是說,他從佛聽聲聞道次第,從而修行,得到阿羅漢果,重點是在聽正教授。

*後者「聞」,重點是在講出去給他人聽。這是「聲聞」的第一個解釋。



「從諸佛聽聞無上正覺妙果之道,為求者宣說」這是「聲聞」字義的第二個解釋。



*聲聞從佛處聽聞菩薩道,但是他自己是修聲聞道,不去修菩薩道。

他遇到有緣人時,會將菩薩道講給他人聽,所以聲聞解釋成「聞宣」—聞進來、宣出去,這個解釋帶有諷刺的意味,即自己一點都不修就講出去,光說不練,類似中文左耳進、右耳出,沒放在心上[2]

引用《法華經》說,有一些菩薩,佛為他們講了很多法,但是他們沒有如實去修,所以他們說:「佛陀啊!我今天很慚愧,變成了聲聞。因為我聽了佛陀您說的勝菩提,再把菩提的內容說給他人聽,我自己卻沒有修,所以我與聲聞一樣了。」

菩薩不可能今天變成聲聞,是慚愧自己未修之意。

*所以聲聞的字義有二個,

一是將聲聞道的內容聽進來,自己證悟,再宣說出去,翻譯是「聽聞」;

另一個是將勝菩提(佛果)聽聞進來,自己一點都不修,而講出去,翻譯是「聞宣」,第二義帶有諷刺味。



*雖諸菩薩亦有彼義,然唯宣說自不修行,乃是聲聞,故異菩薩」:

有人問:你說將法聽進來、宣講出去就是聲聞,但是菩薩也是如此,這不就與聲聞相同?

答:菩薩的確也有這個意思,但是菩薩是聽聞法後,自己修,再宣講出去,所以與聲聞不同,聲聞聽法後,光說不練。

*這邊是解釋 聲聞的字義,像無色界也有聲聞,但是在無色界的聲聞沒有嘴巴可以說,實際上,他也沒有聽進來、再講出去,可是他還是稱為聲聞,這是他的名稱。

如我的名字稱為「見悲青增」,但是解釋「青」是什麼、「增」是什麼,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聲聞大體上和字義有一點關係,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斷定什麼。具有「聲」、「聞」解釋的不見得是聲聞,不具備的也不見得不是聲聞,這邊只是在解釋字義,而不是定義。

閱讀經論時,字義與定義要分清楚,有時候經典是在說字義,有時候是在說定義,說定義時就要嚴格對待。

聲聞的定義是由任運的出離心攝受,且希求聲聞果或已證得聲聞果。

問什麼是聲聞時,應該要回答定義才對,符合的才是聲聞,至於有沒有聽進來、講出去並不是重點。







[1] 中文翻譯為「聲聞」亦可。「聲」是從佛處,將能成阿羅漢果的聲聞道次第的聲音聽進來;「聞」是當自己成阿羅漢果後,將修行過程及不受後有的情況說給他人聽。
[2] 問:佛陀不是觀機說法嗎?為何會對聲聞說菩薩道?
答:佛說大乘法時,聲聞也會來聽。
此類似我們好像很希求佛果,但是遇到現世生活時,又只能照顧現實生活,說明我們最重視的還是現實,不是佛果。
聲聞對菩薩道也有好樂,但是他真正希求的是聲聞果,真正行的是聲聞道。
說「聲聞不喜歡成佛,只喜歡解脫」是就程度上相較而說,
連我們都會想成佛,現證空性的人 當然也不會討厭佛果,聲聞也會喜歡成佛,但是要他二者擇一的話,他會選聲聞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