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依止後就不可以再觀察師長了嗎?


依止後就不可以再觀察師長了嗎?

2017.2.11

http://www.gelu.org/archiver/?tid-103110.html



格魯修學社區佛子聯誼論壇洛桑陀美上師:《和諧中的圓滿》【皈依的開示一】

妙吉圓柔 發表於 2017-2-11 13:08

洛桑陀美上師:《和諧中的圓滿》【皈依的開示一】

如何皈依上師三寶:皈依是入道之門,進入佛法的第一道大門就是皈依。

皈依的標準並不是時下的皈依證書”“法名,而是從我們的內心中真誠地引發出對上師三寶的真正信念。首先我們要生起皈依三寶之心,皈依分為:一、皈依之因;二、皈依之所;三、皈依之理;四、皈依學處。

      
一、皈依之因:我們為什麼要皈依?皈依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
      
(一)下士道的皈依:沒有出離心,只求現世的名聞利養,對三惡趣的痛苦產生怖畏之心而尋求皈依。
      
(二)中士道的皈依:有出離心的基礎,想脫離輪回之苦及種種業和煩惱,為自己能得到遠離一切痛苦的涅槃寂靜果位而皈依。
      
(三)上士道的皈依:因自己不願意遭受輪回之苦,想到一切如母眾生遭受的苦難,內心產生強烈的悲心,為救度一切父母眾生脫離三界輪回,而證得圓滿無上正等正覺而皈依。
      
以上三士道的皈依,皈依處都是上師三寶,區別在於發心不同。
      
一種是求人天福報;一種求自己解脫;一種是為救度一切眾生。
      
現在許多來寺廟的人,多數是為求佛保佑而皈依:求財、求名、求利、求健康、求平安、求子女、求事業、求學業、求婚姻等等;還有些人糊裡糊塗,隨波逐流,看見別人皈依也跟著皈依。總之,每個人皈依的發心動機不同。大家可以對照上面講的三士道的皈依動機,看看自己的皈依目的是什麼。
      
希望已經皈依的弟子要通過學修不斷地進步、完善,最後達到上士道的皈依。

      
二、皈依之所:我們有了皈依之心後,往何處皈依呢?師寶、佛寶、法寶、僧寶是我們的皈依之所。為什麼要將上師、三寶作為皈依之所呢?
      
(一)佛早已脫離了輪回,具有救度眾生脫離苦海的能力。
      
(二)佛具有廣大的智慧,及救度眾生的方法和善巧方便。
      
(三)佛具有平等的大悲心,對一切眾生用大悲心攝持,沒有親疏之別,遠近之分。
      
(四)佛對一切有恩無恩眾生皆做饒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藏傳佛教中是皈依四寶,除佛、法、僧三寶外,首先要皈依師寶,因為上師是佛、法、僧的總體;是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體;是三根本的總體。佛法廣大奧妙,如果沒有上師的引導,我們就會像盲人騎瞎馬一樣,永遠也找不到路。

上師才是真正救度我們出離苦海的祜主。我們依止上師時,首先要觀察上師的德行、學問等方面,要觀察上師是否有無偽的慈悲心和廣大的智慧,是否具有攝受弟子的能力,如果覺得你對上師很有信心,緣分也具足,就可以依止了。但依止後就不可以再觀察了,將上師的一切行為都觀為清淨,要一心一意地跟隨他、幫助他、護持他。皈依後,自行每日學習上師的教言和開示,依照上師的教言取捨因果,如理如法的聞思修行,聽上師的話,讓上師歡喜。

無掛礙 發表於 2017-2-11 15:20

   一:下士道皈依因之一是為了來生不墮入惡趣,而非為只求現世的名聞利養~如果是為了求現世名聞利養,所做之事連正法都不算!
   
二:皈依四寶?上師應算是佛寶裡,所以沒有四寶之說!包括有人常說之四皈依,我的上師常提醒,沒有四皈依,只有三皈依,因上師屬佛寶!
    樓主師兄確定仁波切是這樣講的嗎?如果我們輕率的,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傳播上師所講的法,一旦錯誤,後果很嚴重!

雲水堂主 發表於 2017-2-11 15:53

本帖最後由 雲水堂主 2017-2-11 15:55 編輯

尊寶無畏王大師的《地道建立》,初論三士道的建立,有雲:
下世道是:只求利己,而主要僅在希求來世輪回中的善道上趣。
中世道是:厭煩輪回圓滿,主要僅在求取利己解脫。

關於四歸依,用了幾乎10多年的時間來糾正,這個一個歷史上,初期漢人對藏傳的理解錯誤、翻譯錯誤。

至於但依止後就不可以再觀察了,將上師的一切行為都觀為清淨,這種觀點在宗喀大師著作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尊長五十頌講解》中根本找不出現如此之相似法、假冒法!


還是有人要這麼講,隨順眾生,還是自誤誤人,還是存心故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