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非常投入福智的同修,提出福團依止上的問題,即福智對『依止法』的誤區何在? 一般現在學的藏傳佛教,都是傳顯教的部分,是共同外前行,通大乘的-即只是傳法的師父是藏傳的師父而已;非一開始進入藏傳佛教,就要視師如佛-這完全是錯的見解;密宗為什麼為大眾所不能接受,就是許多上師假借這條戒律,做了種種的事情
2019.1.5
以下是一位非常投入福智的同修,再一年前發生梵因師事件之後對我提出的疑問,我解釋了福智對『依止法』的誤區何在?沒有經過觀察,就全然相信師父是佛,是非常危險的事。
提問:
請問您說的依法不依人,九年互相觀察的標準,是學藏傳佛教的標準,還是學密的標準
請問您說的依法不依人,九年互相觀察的標準,是學藏傳佛教的標準,還是學密的標準
回答:
要修學藏傳佛教跟隨一位根本上師,一定是要經過觀察,上師與徒弟之間互相觀察,完全信任了,才有真正的灌頂。否則一般都只是結緣灌頂。
目前在台灣的法會現場幾乎沒有人在翻譯,(灌頂時要發的誓言)誓言沒有翻譯,沒有認知的灌頂,三昧耶是什麼都不知道,最多也只是加持罷了,要修學藏傳佛教跟隨一位根本上師,一定是要經過觀察,上師與徒弟之間互相觀察,完全信任了,才有真正的灌頂。否則一般都只是結緣灌頂。
灌頂後的實修方法,如本尊的生起次第如何修,或是圓滿次第如何修,應該都沒有人知道吧。
真正要修持密宗的法門,一定會經過長年的觀察,才敢在灌頂發誓的,因為這些誓言如果破戒了都是非常嚴重的,這個是真正修持密宗法門時才有的三昧耶戒。
而一般我們現在學的藏傳佛教,幾乎都是傳顯教的部分,都是共同外前行,這個都是通大乘的,只是傳法的師父是藏傳的師父而已。在黃教的系統就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屬於顯教,之後才有密宗道次第廣論才有談到金剛乘。
而共通的基礎就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有了這個基礎之後,進入金剛乘才有講到十四根本墮,
第一條就是『隨阿闍黎行出生,由是於彼輕蔑者,說為根本第一墮』這個時候才有所謂的依止上師的規矩,而此規矩要成立是師徒之間已經完成觀察,徒弟發出誓言,師父也願意收這個徒弟。
這個時候上師就可以是一個獨裁的君王,可以下令徒弟做一些完全不合乎常理的事情,其主要的目的是破除弟子的強烈習氣,而令其開悟,方法非常的激烈,例如噶舉的祖師帝諾巴和那諾巴之間就是有許多這種折磨的故事,但最後唯一的目的就是即身成就。
這些過程你也會在禪宗的祖師傳法的過程中看到蛛絲馬跡,這些常是不可理喻的狀況,但弟子就會在這種棒喝下悟道。若沒有對師父的全然信心,又如何能成。
這個才是金剛乘視師如佛的根本原因,並非只要一開始進入藏傳佛教就要視師如佛。這個完全是錯的見解。更何況台灣有許多自認為是金剛乘的弟子,他視為根本上師的仁波切,一年或是好幾年才來台一次,上師根本不認識這個弟子,請問一下他要如何用激烈的手段來讓他的弟子開悟呢?
弟子的名字也不知道,住哪裡,弟子的個性如何等等都不清楚,要從何下手呢?
許多金剛乘的弟子有這種幻想,我的師父什麼都知道,只要我向他祈請就好了,結果他的師父根本不認識他,他也將師父視為佛,那不是很奇怪嗎?
金剛乘的傳法非常的私密,我跟著上師二十多年,也只有在深夜陪著師父的時候,偶爾能聽到大圓滿的幾句開示,就我所知,我佛學會中也只有一位大師兄,師父給了心性的直指引介(大圓滿中的立斷),這些法如果沒有上師和弟子之間的信任情感,根本不可能傳承,這個才有視師如佛的要求,對我而言,我這輩子大概只有一次在夢中升起我的上師是佛的清淨見,因為這個非常非常非常困難。
密宗為什麼為大眾所不能接受,就是許多上師假借這條戒律,做了種種的事情 不是嗎!
總而言之,經過正式的灌頂(非結緣灌頂),才有真正師徒的關係成立,而一般師父會給這樣的灌頂,至少會和徒弟之相處許多年(約說九年)之後,才可能發生。
另外,如果要知道師徒之間要如何互動才是正確的,我會建議看宗薩仁波切的書『上師也喝酒』,就能有清晰的侍師之道可循。
---------------------
---------------------
江 若對廣論非常投入,廣論談到的數數思惟、觀察修、聞思修精進行、奢靡他、毗缽舍那,應有所感。
廣論若要認真讀,要讀入心,非關團體,問自己學到什麼了?!
恐怕只對團體投入,工作做不完!
廣論若要認真讀,要讀入心,非關團體,問自己學到什麼了?!
恐怕只對團體投入,工作做不完!
鄭
高師兄您對福痴付出太深奧的感情了!😄
福智把一個有思想,有思考能力的人教笨之後,是無法理解,佛法和相似法的差別,你只要問他們「相信」和「依止」有沒有差別就可以了!
福痴把相信誤認為依止,他們相信日常法師,相信大包僧團,這就是依止了!
福智把一個有思想,有思考能力的人教笨之後,是無法理解,佛法和相似法的差別,你只要問他們「相信」和「依止」有沒有差別就可以了!
福痴把相信誤認為依止,他們相信日常法師,相信大包僧團,這就是依止了!
高 或多或少吧!人的情感投入之後 是很難改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