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學長分享離開福智之後,如何調適的心路歷程:第一個,破解離開團體就沒辦法學習的錯誤概念!第二個,用正確的知見及正確的態度,面對遭遇; 解學長的從容行儀,在FZ以找不到了,這顯示了FZ的樓早偏的很厲害,只是FZ人不自覺,如能讓他們看看這集的訪談,對他們的覺醒有絕對的幫助-得要他們願意看啊⋯⋯
2018.11.9
2018.11.9
解學長分享離開福智之後,如何調適的心路歷程:
第一個,破解離開團體就沒辦法學習的錯誤概念!
第二個,用正確的知見及正確的態度,面對遭遇,
因為任何的遭遇本身,它是無自性的,性空的,沒有一定的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如下:
第一個,破解離開團體就沒辦法學習的錯誤概念!
第二個,用正確的知見及正確的態度,面對遭遇,
因為任何的遭遇本身,它是無自性的,性空的,沒有一定的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如下:
[簡老師]
解學長可不可以跟我們來分享一下,就是那個調適的心路歷程,因為現在,我相信應該有很多的學長面對這個問題,離開福智之後,然後面對福智種種的給他的壓力,他生活上一些困擾,明明知道這裡面是有問題的,但是又不敢,不知道,也許是不敢,或許是面對壓力,而沒有辦法是抒發,然後在學習上面,他未來要怎樣去學習這些部份,
解學長可不可以跟我們來分享一下,就是那個調適的心路歷程,因為現在,我相信應該有很多的學長面對這個問題,離開福智之後,然後面對福智種種的給他的壓力,他生活上一些困擾,明明知道這裡面是有問題的,但是又不敢,不知道,也許是不敢,或許是面對壓力,而沒有辦法是抒發,然後在學習上面,他未來要怎樣去學習這些部份,
[解學長]
第一個,就是常常聽到說,你到外面去就沒辦法學習,這是錯的!
外面無限寬廣,可以學的太多了,
可以學的,你要"踐",你要"行",行當然比較少,
因為現在整個佛教界,就是講經多,禪修少,
因為想要真正把那個佛法,應用在實修上面,這種人還是占少數啦!
這是佛法衰微主要的原因,
所以,第一個,離開團體就沒辦法學習,這是錯誤的概念!完全大錯特錯的概念!因為每一個人他對團體有一個因緣,有些人,他可能進去三個月就走了,他不相應,那你不要看不起這種人嘛!
他只是跟廣論暫時不相應嘛!他可能其他法門是相應的,
所以佛才要講那麼多法門,來吸引不同根器的眾生,所以,不要因為說我學習,一定非要在某一個團,某一個場域,某一個時空不可,那就是一種佛教裡面講的自性妄境,
第一個,就是常常聽到說,你到外面去就沒辦法學習,這是錯的!
外面無限寬廣,可以學的太多了,
可以學的,你要"踐",你要"行",行當然比較少,
因為現在整個佛教界,就是講經多,禪修少,
因為想要真正把那個佛法,應用在實修上面,這種人還是占少數啦!
這是佛法衰微主要的原因,
所以,第一個,離開團體就沒辦法學習,這是錯誤的概念!完全大錯特錯的概念!因為每一個人他對團體有一個因緣,有些人,他可能進去三個月就走了,他不相應,那你不要看不起這種人嘛!
他只是跟廣論暫時不相應嘛!他可能其他法門是相應的,
所以佛才要講那麼多法門,來吸引不同根器的眾生,所以,不要因為說我學習,一定非要在某一個團,某一個場域,某一個時空不可,那就是一種佛教裡面講的自性妄境,
有一種自性質在,非要怎麼樣不可,或是,非要怎麼樣才可以,這個都是自性質,這個都跟空性相違,是相違的,所以,出來還是有很多學習的機會,
第二個,就是有些人可能因為受了一些內心的傷,
然後離開,為什麼? 本來內心裡面可能
覺得我這一生很安穩的在這裡了,結果團體發生一些事情之後,他可能就受不了了,甚至於有些人運氣更不好,命不好,
他離開團體之後,跑到另外的地方,那個地方也出問題,
然後呢,就兩度傷害,所以他對佛法的受傷就非常的深,其實不需要這樣子,因為那個都是我們過去有業力,
有業力的因緣,
那重要的是,重要的不是你有甚麼的遭遇,重要的是你碰到任何的遭遇的時候,你的內心是不是能夠拿出正確的知見,以及正確的態度,去面對這個遭遇,
不管它是甚麼遭遇,乃至於讓你非常痛苦的遭遇,讓你非常抱怨的遭遇,都一樣,所以,任何的遭遇本身,它是無自性的,性空的,沒有一定的價值,一定怎麼樣的價值,
不好的遭遇,反而,如果弄對了,產生正確的見跟態度,反而產生一種成長,反而產生一種生命的覺醒跟增長,未必不好,
對不對,有些人生病,快死了,會覺得沒希望了,錯了,常常跟那個,我常常去關懷重病的,那些臨終的,他可能沒有學佛,但是要給他們希望,他們知道,生命其實不是只有這一生,
那他這一生,走到這裡,當然已經走不下去了,那不要抱怨,也不要沮喪,應該看遠一點,對不對喔?!
那如果連躺在這邊能幹甚麼事?你躺在那邊起善念,就幹了很多事啊!你不一定能夠去做甚麼事,你身體不行,但是你在那邊,你可以起善念,迴向給所有的眾生,希望所有在醫院裡面,跟我一樣,
甚至於比我更嚴重的這一些病者,都可以得到好的照顧,
就算他醫不好,也能夠安詳的離開這個世界,走向他的下一世,
所以其實離開團體,並不是一件甚麼如喪考妣的事情那麼嚴重,
以前禪宗說不開悟如喪考妣,沒那麼嚴重啦,
外面學習的機會很多,當然心要去慢慢地去調啦!
這個調心不是靠時間久了,就能調心,那個只是暫時忘掉,
有一天,人家又提起來,或在路上又碰到團體的人,你的那個班長,說不定你又受不了,對不對?!
或者是在那裏又聽到甚麼,你又受不了,那個又不對,你一定要思維,廣論一直強調要思維,
可是我們廣論的同修都不太思維,本來常師父的意思是第一輪了解廣論的這些道理,第二輪就要思惟,思惟之後,就做科判,
把那個思惟、理路、架構,自己做,自己做得很細,那這樣你思惟之後,才能轉心,
你沒有思惟,你的心不會轉,但是我們很多學廣論的時候,還是班長又帶著大家解釋那個法意而已,所以叫炒冷飯,
甚至於搞到第三輪還是炒冷飯,對不對? 所以到第三輪的時候,是思維之後要怎麼樣?
要面對境界的時候,能夠把你學習到的法,因為有思維之後,你內心有定見,有定見面對境界的時候,那個法才會浮現起來,
如果你只是聽到的,聽到的道理,通常你面對境界的時候,不容易現起來,
你一定是不斷的反覆思維、分析、推理、抉擇,內心產生決定,
這一般在佛法裡面叫得到一種比量智(理智或因明),廣論裡面叫定解,或叫勝解,
有了這個之後,你面對境界時候,很容易現起來,但現起來之後,就會能夠透過這個法,來帶動你如何去面對這個境界,如法的去面對這個境界,所以,其實團體領導大家學廣論,非常了不起,非常好,這是難得的因緣,
但是如果不知道,廣論你看它,每個地方都在講數數思惟,
數數思惟,要數數思惟,但是我們如果都不思惟,只是聽一聽,聽再多次,當然印象會深一點,我同意,但是那個都還是由他力而得信解,沒有辦法由自力而得決定,一定要在內心有決定,有那個決定,那個叫定解,你對那個法有決定,對無常有決定,
你對瑕滿有決定,才會爭取瑕滿嘛!
你面對境界的時候,就想到瑕滿,
你面對境界的時候,就想到無常,
對不對?! 你面對境界的時候,就想到要脫離輪迴,要成佛,
如果說,你沒有思惟的時候,那些法,再多都是知識性
雖然聞慧沒有錯,但是聞慧並不能夠變成你面對境界的時候,
一個很重要的推動力,所以這是非常要緊的,
所以不是在那裡學,才學得下去,
第一個,你學的方法要對,對不對?
你對如何學習的廣論要弄得很清楚,那這個,外面很多格西,很多仁波切都在講,強調這個思惟的重要,而不是說每天我只要到團體來報到,然後我來做義工,那我下一生就有希望,
增上生,在廣論裡面講得非常清楚啊!
增上生要有希望的話,你一定是甚麼? 你這一生要造增上生的業,甚麼叫做增上生的業?增上生的業就是中士道講的啊!
上士道在那個苦諦那個地方有講到,可能是集諦、苦諦的地方,
講到非庸常集諦所攝的善業,就是善盡之業,隨順的善盡之業,
也就是說,你面對境界的時候,你背後有一個動機很重要,
比方說,你是以菩提心為動機,或是以出離心為動機,
然後,你要面對境界要「無我」相應作意,你面對境界就是要觀空,觀緣起,
這個是對福智最大的致命,為什麼? 沒學!
後來那段最重要的地方,沒學!
覺得我這一生很安穩的在這裡了,結果團體發生一些事情之後,他可能就受不了了,甚至於有些人運氣更不好,命不好,
他離開團體之後,跑到另外的地方,那個地方也出問題,
然後呢,就兩度傷害,所以他對佛法的受傷就非常的深,其實不需要這樣子,因為那個都是我們過去有業力,
有業力的因緣,
那重要的是,重要的不是你有甚麼的遭遇,重要的是你碰到任何的遭遇的時候,你的內心是不是能夠拿出正確的知見,以及正確的態度,去面對這個遭遇,
不管它是甚麼遭遇,乃至於讓你非常痛苦的遭遇,讓你非常抱怨的遭遇,都一樣,所以,任何的遭遇本身,它是無自性的,性空的,沒有一定的價值,一定怎麼樣的價值,
不好的遭遇,反而,如果弄對了,產生正確的見跟態度,反而產生一種成長,反而產生一種生命的覺醒跟增長,未必不好,
對不對,有些人生病,快死了,會覺得沒希望了,錯了,常常跟那個,我常常去關懷重病的,那些臨終的,他可能沒有學佛,但是要給他們希望,他們知道,生命其實不是只有這一生,
那他這一生,走到這裡,當然已經走不下去了,那不要抱怨,也不要沮喪,應該看遠一點,對不對喔?!
那如果連躺在這邊能幹甚麼事?你躺在那邊起善念,就幹了很多事啊!你不一定能夠去做甚麼事,你身體不行,但是你在那邊,你可以起善念,迴向給所有的眾生,希望所有在醫院裡面,跟我一樣,
甚至於比我更嚴重的這一些病者,都可以得到好的照顧,
就算他醫不好,也能夠安詳的離開這個世界,走向他的下一世,
所以其實離開團體,並不是一件甚麼如喪考妣的事情那麼嚴重,
以前禪宗說不開悟如喪考妣,沒那麼嚴重啦,
外面學習的機會很多,當然心要去慢慢地去調啦!
這個調心不是靠時間久了,就能調心,那個只是暫時忘掉,
有一天,人家又提起來,或在路上又碰到團體的人,你的那個班長,說不定你又受不了,對不對?!
或者是在那裏又聽到甚麼,你又受不了,那個又不對,你一定要思維,廣論一直強調要思維,
可是我們廣論的同修都不太思維,本來常師父的意思是第一輪了解廣論的這些道理,第二輪就要思惟,思惟之後,就做科判,
把那個思惟、理路、架構,自己做,自己做得很細,那這樣你思惟之後,才能轉心,
你沒有思惟,你的心不會轉,但是我們很多學廣論的時候,還是班長又帶著大家解釋那個法意而已,所以叫炒冷飯,
甚至於搞到第三輪還是炒冷飯,對不對? 所以到第三輪的時候,是思維之後要怎麼樣?
要面對境界的時候,能夠把你學習到的法,因為有思維之後,你內心有定見,有定見面對境界的時候,那個法才會浮現起來,
如果你只是聽到的,聽到的道理,通常你面對境界的時候,不容易現起來,
你一定是不斷的反覆思維、分析、推理、抉擇,內心產生決定,
這一般在佛法裡面叫得到一種比量智(理智或因明),廣論裡面叫定解,或叫勝解,
有了這個之後,你面對境界時候,很容易現起來,但現起來之後,就會能夠透過這個法,來帶動你如何去面對這個境界,如法的去面對這個境界,所以,其實團體領導大家學廣論,非常了不起,非常好,這是難得的因緣,
但是如果不知道,廣論你看它,每個地方都在講數數思惟,
數數思惟,要數數思惟,但是我們如果都不思惟,只是聽一聽,聽再多次,當然印象會深一點,我同意,但是那個都還是由他力而得信解,沒有辦法由自力而得決定,一定要在內心有決定,有那個決定,那個叫定解,你對那個法有決定,對無常有決定,
你對瑕滿有決定,才會爭取瑕滿嘛!
你面對境界的時候,就想到瑕滿,
你面對境界的時候,就想到無常,
對不對?! 你面對境界的時候,就想到要脫離輪迴,要成佛,
如果說,你沒有思惟的時候,那些法,再多都是知識性
雖然聞慧沒有錯,但是聞慧並不能夠變成你面對境界的時候,
一個很重要的推動力,所以這是非常要緊的,
所以不是在那裡學,才學得下去,
第一個,你學的方法要對,對不對?
你對如何學習的廣論要弄得很清楚,那這個,外面很多格西,很多仁波切都在講,強調這個思惟的重要,而不是說每天我只要到團體來報到,然後我來做義工,那我下一生就有希望,
增上生,在廣論裡面講得非常清楚啊!
增上生要有希望的話,你一定是甚麼? 你這一生要造增上生的業,甚麼叫做增上生的業?增上生的業就是中士道講的啊!
上士道在那個苦諦那個地方有講到,可能是集諦、苦諦的地方,
講到非庸常集諦所攝的善業,就是善盡之業,隨順的善盡之業,
也就是說,你面對境界的時候,你背後有一個動機很重要,
比方說,你是以菩提心為動機,或是以出離心為動機,
然後,你要面對境界要「無我」相應作意,你面對境界就是要觀空,觀緣起,
這個是對福智最大的致命,為什麼? 沒學!
後來那段最重要的地方,沒學!
所以我記得師父圓寂的時候,我到苗栗觀自在(蘭若開山法師)去見師父的師兄,日慧長老,他那個時候,生病很重,
他聽到說,常師父的弟子來,他抱病叫他的侍者,那一幕我看了很感慨,從樓上一步一步慢慢走下來,他一定非來跟我講幾句話不可,
他下來就講兩件事情,第一個,對在家居士,他說,你們師父沒有因緣講後面那個奢靡它及毗缽舍那,你們一定要去聽一些大德介紹後面的奢靡它及毗缽舍那,好好學習,
空性不學習,不行! 不行的!
執著會很重,煩惱會很重,那個業怎麼可能清淨? 你怎麼可以增上生?乃至於可能弄到最後都...三世怨都有可能...
他下來就講兩件事情,第一個,對在家居士,他說,你們師父沒有因緣講後面那個奢靡它及毗缽舍那,你們一定要去聽一些大德介紹後面的奢靡它及毗缽舍那,好好學習,
空性不學習,不行! 不行的!
執著會很重,煩惱會很重,那個業怎麼可能清淨? 你怎麼可以增上生?乃至於可能弄到最後都...三世怨都有可能...
第二個,他對僧團的教育有意見,他覺得我們僧團教育比較高壓的方式,隔離的方式,而不是內化的方式,
叫我說,你回去,一定要把這兩句話帶給團體裏面的高層,
啊 我這人就呆呆的,我就真的如實的帶著這個話,
這個也是最後有罪,其中的罪,就是說,居然用其他的善知識的話要來壓團體,
他沒有聽到的是人家是一種很真心的、很善意的,而且他是師父的師兄嘛!一起剃度的,同一個師父,師兄,所以他關心師父的團體啊!對不對!
叫我說,你回去,一定要把這兩句話帶給團體裏面的高層,
啊 我這人就呆呆的,我就真的如實的帶著這個話,
這個也是最後有罪,其中的罪,就是說,居然用其他的善知識的話要來壓團體,
他沒有聽到的是人家是一種很真心的、很善意的,而且他是師父的師兄嘛!一起剃度的,同一個師父,師兄,所以他關心師父的團體啊!對不對!
法人事業最重要的四個字就是歷事練心啊!
但是我們有歷事, 有沒有練心?
我們是有歷事,我們也面對很多事情,法人事業好多事情啊! 有沒有練心?
那個練心就是面對境界的時候,拿法,緣著法,拿法來調伏自己的心緒,調伏煩惱,然後升起正念,正知,
然後去照這個善盡之業,應該是這樣子啊!
但是我們有歷事, 有沒有練心?
我們是有歷事,我們也面對很多事情,法人事業好多事情啊! 有沒有練心?
那個練心就是面對境界的時候,拿法,緣著法,拿法來調伏自己的心緒,調伏煩惱,然後升起正念,正知,
然後去照這個善盡之業,應該是這樣子啊!
如果這個沒做到,常師父說他寧可把法人事業關掉,
為什麼? 沒有練心的話,就會變善事業,
你是善業啦,但是你那個善業
都是帶著意識形態在做善業,
每一個人都沒有調伏自己,因為不知道我執,不知道我所執,
不知道我愛執,然後也看不到,然後起了煩惱也不知道,
然後一直做,一直做很多事,
但是怎麼樣?你沒有去調伏你的內心,
廣論就是要告訴你,用這些法來調伏你的內心,
讓你的內心能夠淨化,
又能夠造善,又能夠內心淨化,這個才叫善盡之業嘛!
對不對! 所以七佛通偈講那個「自淨其意」 就在講這個嘛!
如果今天你只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是可以不墮惡道,但是你再上去輪迴,
如果你沒有「自淨其意」,你是沒辦法出離,也不要講成佛,那更不可能,所以那個「自淨其意」就是造成善盡之業的境,
那個境一定要透過性空緣起的關照,才有辦法讓你的業清淨,
否則的話,你那個「我」沒有降服下去,那個煩惱沒有降服下去,怎麼會清淨呢?那是有漏的善業,有漏的善業,就是形成三世怨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大概是這樣子!
為什麼? 沒有練心的話,就會變善事業,
你是善業啦,但是你那個善業
都是帶著意識形態在做善業,
每一個人都沒有調伏自己,因為不知道我執,不知道我所執,
不知道我愛執,然後也看不到,然後起了煩惱也不知道,
然後一直做,一直做很多事,
但是怎麼樣?你沒有去調伏你的內心,
廣論就是要告訴你,用這些法來調伏你的內心,
讓你的內心能夠淨化,
又能夠造善,又能夠內心淨化,這個才叫善盡之業嘛!
對不對! 所以七佛通偈講那個「自淨其意」 就在講這個嘛!
如果今天你只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是可以不墮惡道,但是你再上去輪迴,
如果你沒有「自淨其意」,你是沒辦法出離,也不要講成佛,那更不可能,所以那個「自淨其意」就是造成善盡之業的境,
那個境一定要透過性空緣起的關照,才有辦法讓你的業清淨,
否則的話,你那個「我」沒有降服下去,那個煩惱沒有降服下去,怎麼會清淨呢?那是有漏的善業,有漏的善業,就是形成三世怨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大概是這樣子!
[簡老師]
謝謝學長!
--------------------------------------
Helen 應該是「自性妄境」吧?
Helen 師兄說的對!
這顯示了FZ的樓早偏的很厲害,只是FZ人不自覺,如能讓他們看看這集的訪談,對他們的覺醒有絕對的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